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11章模拟地道战1(2)

“第三回合”

推演在高度紧张的节奏中继续

布帘两侧,是截然不同的心境。

在“红军”指挥区,李玉林最初的生涩和紧张已逐渐被沉静的掌控感取代。

他已然真的成了这座“地下长城”的主宰,神经与纵横交错的坑道网络连接在了一起。

他不再被动应招:当裁判反馈“蓝军小分队正于东南坡可疑区域进行爆破作业”时,他没有立刻调动主力,而是果断下令:

“命令三号假出口警戒小组,适度开火还击,制造主力驻守假象。

二排沿四号支线坑道秘密前出,绕至敌侧后,断其归路!”

一次漂亮的诱敌与反击在无声的指令中完成。

他学会了设置陷阱:他甚至主动“卖出”破绽,在裁判判定“蓝军空中侦察发现疑似新开挖痕迹”后,

他预判李云峰会进行重点轰炸或侦察,便提前在那片区域布设了少量地雷和诡雷,而真正的主力则通过另一条隐蔽通道完成了转移。

他活用坑道机动:面对蓝军持续的监视炮火,他不再固守几个主要屯兵洞,

而是命令部队“在坑道网络内进行轮转休整”,让敌人无法判断其主力确切位置。

他越来越得心应手,坑道在他手中不再是静态的掩体,而成了一個能呼吸、能伪装、能吞噬敌人的活物。

与之相对,布帘另一侧的李云峰,则像一头被无形蛛网层层缠住的猛虎。

他惯常的犀利和果决,在面对这片沉默坚韧的地下堡垒时,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

他的暴躁写在脸上:每一次“小分队遭遇冷枪,伤亡巨大”、“试探性进攻被击退,未能查明敌主要火力点”、“空军轰炸效果评估:

疑似命中假目标”的裁判反馈传来,他紧握的拳头就更用力一分。

他习惯于在战场上快速找到敌人的核心,然后给予雷霆一击,但现在,他连敌人的主体在哪里都摸不清。

他尝试了多种战术,却屡屡受挫:

小分队侦察爆破:派出的精干小组往往在接近坑道口的过程中就遭遇精准射杀,或是触发诡雷,损失惨重,收获寥寥。

空中精确打击:飞行员报告命中了目标,但裁判的裁定往往是“摧毁次要出口”或“未能对主干坑道构成实质性威胁”。

持续的监视射击:庞大的弹药消耗换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