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避暑宫,多则两年,少则一年,就能替孤引来天外仙。&34;
太子是听说的,当然不能说:“儿臣不知。”
润和帝有些不满:“身为储君,应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若事事不知,如何保住自己和大郢江山?&34;
太子立刻回答:“陛下,儿臣谨听教诲。”
润和帝忽然笑得凝祥,又问:&34;太子,依你之见,这飞来医馆可是张天师请来的?&34;
太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张天师在宫外求见,陛下一问便知。”
润和帝见太子始终不上钩,既满意又不满意,他身为储君是够格的,但他的身体不行;六皇子身体极好,但头脑与学识稍逊一筹。
群臣和阁老们的吵闹里,大有废太子,改立六皇子的意思,同意的不同意的,就像平日一样吵得不可开交。
他们是真的关心大郢国运么?有但不多。
他们只想为自己家族争取更多的利益,更多的封地和俸禄,在朝堂之上说话有更多人附和。
润和帝吩咐:&34;太子,不如你替孤到飞来医馆走一遭,看看这画师是否如实描绘,飞来医馆的医术又如何?&34;
太子一怔,这念头盘桓在心里很久了,但自己的身体日常已是苦撑,上飞来峰顶需要体力,如果半路就要步行,他大概会死在上山的路上,
“陛下开口,儿臣必定走这一遭。”润和帝又提醒:“你的身体可吃得消?”太子当然知道这话的意思。
正因为如此,太子收到装了画纸的竹筒以后,就把自己多年的药方、太医说词和诊治方案装入盒中,并修书一封,交给旅贲军队正,让他尽快送去飞来医馆。
“陛下放心,儿臣心中有数。”
润和帝话头一转:
&34;你身为一国储君,哪有屈尊纡贵上山求医的道理?&34;
太子随机应变:&34;请陛下明示。&34;
润和帝闭着眼睛:“以太子之名修书一封,感谢飞来医馆医仙们救治贫苦百姓,诚邀他们下山游玩,设宴东宫,同赏上元节灯会。&34;
“是,陛下。”太子收好画作,提着竹筒领命而去。能把飞来医馆的医仙们请进东宫,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润和帝望着太子离去的背影,穿着厚实的冬袍,腰带扎紧还显得宽松,内里大约只剩一把骨头,好在太子骨架宽大,还算勉强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