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往来的十之五六,听太子这样一说,顿时浑身发凉;但一想到法不责众,只凭太子这势单力薄的一派又能成什么气候?
太子又拿出一份纸卷:“春闱成绩名录都在这里,今日张榜公示。但为了给大郢选拔更多人才,三月将加试一场,不需荐书,不论国都城的名声,报名就可以参加。”
殿内安静极了,不为其他,只为太子回国都城第一天就悄无声息地抄了般若寺,忙翻刑部和户部;第二天就要加试,连考题和主试官都订好了。
这就意味着,刚忙完春闱考的礼部,只休了上巳节一天,又要准备新一轮加试。
礼部官员们个个心里直打鼓,偏都要显得重任在肩、我最光荣的神色。
再组一场考试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无需荐书,报名就能参加。
荐书决定了考生的门槛,无需荐书意味着什么,不止礼部官员知道,满朝文武都知道,太子打算广招人才,而这背后是得了润和帝的默许。
放在平时,言官和礼部官员都会跳出来指出这不符合惯例,但是今日都被瞒得密不透风的“查抄般若寺”震惊,更被飞来医馆出借的法器震慑。
一时间,都没人跳出来反对。
见此情形,太子又取出一个卷轴,高声说道:“君子六艺,文韬武略
。大郢外敌环伺,
?[,
也应该当有武举,选尽天下英豪为大郢所用。”
“即日起至三月二十,由兵部制定武举的选拔章程,务必详尽且可行,二十一日在早朝之时颁布并诏告天下。四月初一至四月三十报名,五月初九在兵部校场初试。”
“不知兵部尚书意下如何?”
兵部尚书郑成立刻出列:“太子殿下谋虑深远,臣必定竭尽全力办好第一场武举。”不为其他,只为自家二女儿郑仪。
如果不是皇后回到国都城,第二日大早就派人传话进宫,郑家夫人都不知道二女儿郑仪在夫家受了多少苦楚,吃了多少损害身体的药,才会分娩出畸形死胎这样令人胆寒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皇后还给了兵部尚书郑成的凌大娘子一个差事,让她利用高门大户的诗会、茶会等聚会,暗中打探有多少人在吃般若寺的补药和偏方。
这分明是委以重任的意思,润和帝身体尚佳,太子恢复健康,本来左右摇摆的郑家立刻拿定主意,站队太子殿下。
郑尚书回答地掷地有声,率先将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