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43章 杨学士很高啊(9)

兵权’?”

这句话,对宋人来说并不是忌讳。

宋真宗时的宰相丁谓在他的丁晋公谈录中就记载了这件事。

不过,这时还没有“杯酒”,只有“释兵权”。

到了宋仁宗时期,宰相王曾在整理前朝笔记的时候,就把丁谓这段记载写进了他的王文正公笔录里。

为了增加阅读性,王宰相对这么严肃的历史事件做了点加工,于是释兵权的场景就变成了发生在酒桌上。

再后来,司马光在他的涑水记闻中,又对这件事做了更生动的丰富,这就变成后人所熟知的“杯酒释兵权”了。

宰相们带头编排大宋开国皇帝,大宋朝廷居然置若罔闻,也是一桩奇事。

杨沅先是一怔,随后哑然失笑:“不,完颜亮对于挡他路的人,从不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而是只以刀兵加颈!”

寇黑衣瞳孔一震,不敢置信地道:“难不成,他想用一场大屠杀,解决这些不听话的权贵?”

杨沅道:“有何不能?完颜亮此人,弑兄篡位,既惊才绝绝,又敏感善妒;

既温文儒雅,又残忍好杀;既励精图治,又荒淫无度;既抱负远大,又好大喜功!

你不觉得,他像极了一个人。”

寇黑衣略一思索,脱口道:“隋炀帝杨广!”

杨沅点点头,道:“金人自从占据中原,便开始耽于享乐。金国权贵南下的野心,越来越小了。

尤其是完颜亮登基以来,不断集中皇权。

这种情况下,南下,伤损的是权贵们的实力,获益的却是完颜亮。

这一点,他们很清楚,完颜亮也清楚。

完颜亮应该明白,加官进爵、封官许愿,都不可能让这些安于现状的女真权贵继续为他拼死效力,耗光自己的老本,只有掌握真正的皇权。

可是,这些权贵并没有造反的野心,因此我们这支使团的到来,就会成为他们对抗完颜亮的最佳武器。

只要他们能促成宋金和谈,那么就是又一个‘绍兴和议’,完颜亮就没有借口从他们手中征兵。

完颜亮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想用我们为诱饵,来个一劳永逸!”

杨沅所说,有可能吗?

寇黑衣不知道杨沅为何能做出这么大胆的推测。

可是仔细一想,似乎又很符合完颜亮一贯的性情为人,也符合他的志向追求。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