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572章 对症下药(6)

接着又有国子监生考据出,靖康之变,二圣被掳,当时的记载是太庙“门皆洞开,人得纵观”,那些这些去围观的百姓都没有看到几吨重的那么大一块石碑?

他们都没说过呀。

金人掳了二圣之后北归,之后又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汴梁又回到宋国的控制之中。

当时的守将宗泽、杜充等官员,以及其他往来于汴京和南京之间的诸多大宋官员,全都没有提及过这块石碑。

建炎元年七月,高宗赵构派人到汴京“奉迎所藏神主赴行在”,这些官员把太庙都搬空了,可石碑呢?

所有搬迁的东西都录了名册,唯独这么重要的一件东西,名册中还是完全没有提及。

再者,这誓碑的内容根本没有必要保密啊。

尤其是太祖皇帝是从周室夺取的江山,周室旧臣充斥于朝野,这等优待前朝皇室的的誓词一旦公诸于众,就能更加收买人心,把它藏之太庙密而不宣是何道理?

又有学子查出,曹勋归国之后,是带回了徽宗御书的,御书就写在他的衣衫里衬上。

上面有宋徽宗亲笔写下的“可便即真,来救父母”、“见康王弟言有清中原之策,悉举行之,毋以我为念”等语。

当时高宗曾将徽宗御书遍示于群臣,那御书中对于誓碑一事也是没有半字记载。

更有人发现了时间上的一个疑点,曹勋当时并没有提及誓碑,他是归国之后又过了几个月,才像是突然想起来了似的,这才有了这样一段“口头转达”。

如此种种,莫不证明,这根本就是一件子虚乌有的事情。

富有正义感的学子们愤怒了,他们觉得不仅天子受到了愚弄,整个天下都受到了愚弄,包括他们。

为了一击必中,他们现在正在准备非常详尽的材料,务求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叫那些巧言令色的士大夫哑口无言。

“好!”

杨沅听得眉飞色舞,还得是这些学生啊。

要是让他去翻阅故纸堆,找出这么多无可辩驳的疑点,那真要皓首穷经,不知几时了。

杨沅道:“他们打算什么时候上书言事?”

樊江道:“国子监生正和太学生们进行联络,准备在二月二‘挑菜节’时,公开上书请愿。”

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源自于元朝,在宋朝时是没有的。

不过宋朝时二月二也是一个节,谓之“挑菜节”。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