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强人所难(2)

乡下可没有城里讲究,行医资格证什么的更是听都没有听过。

宋南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在把脉、辩证、药方的应用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般的毛病,根本难不倒宋南星。

等到宋南星的手劲渐渐练出来了,宋向文便渐渐的把正骨和针灸的活儿交到了宋南星的手上。

为了激励宋南星,宋向文甚至特意为宋南星定制了一套四十九根的银针。

渐渐的,宋南星也就有了“小先生”的称呼。

再加上每年春末夏初、秋末初冬的时候,宋向文都会带宋南星去军医院坐诊一阵。

军医院里“小神医”的名头,也渐渐的打响了。

只是这样,宋向文还不满足。

听说,上级了解到中国卫生技术人员的情况,对于农民常见病治得少、多发病治不好、急病重病治不了的矛盾很是不满,安排军医院务必要为地方培养一批接受短期培训的农村医疗工作人员。

宋向文想都没想,带着宋南星就去了。

问?

就是交流学习!

宋向文打什么小九九,郑远成还能不清楚?

正巧军医院忙不过来,郑远成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教授”人选,宋向文就自投罗网,郑远成当然不会放过他。

在这个药品匮乏的年代,能配发给这些农村医疗工作人员的,通常只有红汞、碘酒、阿司匹林等有限的药物。

靠这些治病救人,根本不现实。

与其让他们学西医,还不如跟着宋向文学点中医,去山里面找点草药,跟着宋向文学点针灸,作用肯定大得多。

一向老谋深算的宋向文,就这么被赶鸭子上架了。

被迫走马上任的宋向文,第一时间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农村医疗工作人员,必须在农村就地选拔;要能认字,有一定的阅读写作能力;要家庭出身好,思想觉悟高,劳动积极;要优先从农村土医中选拔。

标准?

宋南

趁着最后一个字还没有从宋向文嘴里秃噜出来,郑远成一把捂住了宋向文的嘴。

以宋南星为标准,这培训班就不用开了。

“上级的要求是:

初步了解医疗知识。

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爱国卫生知识、除“四害”。

同时缓解乡村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