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无比欣喜。
有些人还偷摸的看着。
正值壮年的秦王只着常服,腰间挂着太阿剑。神情严肃。举手投足都散发着人格魅力,让人不由的心声敬畏。
这就是秦国的王!
“大王,这里请。”
“嗯。”
公孙劫在前带路。
秦王政缓步而行,步伐沉稳。
每一步的间距几乎相等。
这年头走路也有讲究。
大王则可走的慢些。
而朝臣需要走的快些,名为趋步。凡王召臣民,皆需趋步受诏以示敬重,所以又有入朝不趋的说法。
“丞相这回可是立下大功。”秦王政坐在营中主座,终于扬起微笑,“此次以身入局,离间赵国君臣。又设计救出赵武安君,令赵国军心涣散。说起来,武安君呢?”
公孙劫拍了拍手。
让屠睢去召见李牧。
“义父听从我的谏言,现在是更名换姓,对外则宣称武安君已被诛杀。”
这段日子李牧鲜少出面,连李左车等亲眷都被送回咸阳。这其实不仅仅是秦王政的意思,也是李牧自己的想法。
他不想再插手战事。
也不愿掺和朝堂争斗。
他死是最好的选择。
“牧,见过秦王!”
片刻后李牧便缓步入营。
秦王政点头示意。
“武安君请坐。”
“谢秦王!”
“遥想当初,武安君使秦带回质子。寡人质于邯郸时,也曾见过武安君。如今你能弃暗投明,寡人甚是欣慰。”
“承蒙秦王宽宏大量。”
“和寡人关系不大,要谢就谢劫吧。”秦王政神情严肃,认真道:“昔日寡人归秦,是劫求助将军,派兵护送寡人。此次寡人伐赵,最大的阻碍就是将军。寡人并未想过要留武安君,是劫主动上书请求,这才网开一面。”
“明白。”
李牧轻轻颔首。
望着正值壮年的秦王,也是感慨不已。同样是王,赵迁差的太多了。就看这举手投足的架势,赵迁就远远不及。关键秦王知人善用,朝堂之上人才济济,猛将如云、谋臣似雨!
赵国输的不冤啊!
“那武安君未来可有何打算?”
秦王政看着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