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两百九十七章 大灾不断(2)

六口人一年少说也得吃个十七八斤盐。

如果加上腌制肉食,那一户正常来说要吃去二十斤盐。

这么一来、一户百姓一年在盐上的投入便足足二百余文。

尽管说高家村的百姓也得了便宜,分了田地,每户家中每岁能收入四十石粮食,去了壳后还能有个二十七八石,而交了田赋后还能有个二十石。

二百余文虽说也不过就是七斗米的价格,但总的来说,没有人不想着多占些便宜。

不过人虽然都想着占便宜,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想。

正如刚才开口呵斥的那人,他便是分地后得了最多惠利的一人。

此人身高不过五尺四寸左右,在山西算是正常的身高,但整个人却精瘦无比,似乎是家中的生活刚刚跟上来,还没有和其他男人一样吃的膀大腰圆。

虽然他身材精瘦,但旁人也不敢小瞧他,在这高家村内都唤他为高三郎,又叫拼命三郎。

由于父母去世的早,大哥二哥饿死家中,高三郎几乎是一个人把四个弟弟妹妹拉扯大的。

家中原本只有二亩薄田,一家人只能跟着高三郎去灵丘县拾些粪便运回村里卖,勉强湖口,但也还是饱一顿饥一顿。

直到齐王下令分田,他家五人一共分得了十五亩田地后,家里的日子才好过了起来。

天启三年他用收获的粮食交了赋税,然后卖了十石粮食,和御马监租借了一头黄牛。

天启四年有余有黄牛,他将自己手下的十五亩田地经营的不错,而加上之后齐王下令取消辽饷,他的日子便好了起来。

天启五年他攒了银子,从御马监那里把租借的黄牛买下,成为了高家村内为数不多家中有耕牛的“富户”。

旁人还在买新衣,他却穿着破烂衣服积攒家产。

村中男儿,无不对他佩服,因此他开口后,也没有谁再数落齐王的不是了。

人们将话打趣到了他的身上:“三郎、今年秋收之后,怕是你家积攒的银钱又够买一头黄牛了吧?”

“三郎这年纪也差不多了,说不定要用银钱来婚娶。”

“开枝散叶是人之常情嘛”

“哈哈哈哈”

乡野有乡野的快乐,一群男人扛着二三百斤的木头下山,还能有说有笑,这样的体质若是放到世界各国都能成为优质的兵源,而他们不过是山西的一个缩影罢了。

大伙紧赶慢赶的回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