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番外篇(三) 小国难为(5)

何异议,它为我们赢得战争做出了最伟大的贡献!”

格鲁伯的日记记载并没有出错,齐国前后运来的一千吨肉干丰富了天主教联盟军的饮食,仅仅这些肉干,就让西班牙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没有再担心粮食的问题。

不仅如此,在后续的贸易物资中,齐国信守承诺的将条约中今年剩余的一百二十万石小麦运到了阿德拉。

消息传到前线时,新教联盟军队犹如霜打的茄子,一蹶不振。

察觉到不对劲的古斯塔夫二世没有再等待,而是在十一月二十四日的清晨打响了战役的第一枪。

瑞典军队围城的经验十分丰富,两日之内就在维也纳城外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帐篷和营地。

大量的苦力挖掘了漫长的战壕,彻底断绝了城内和城外的联系。

古斯塔夫二世带来的一百门大炮,在各军炮手的操作下,开始连续不断的轰击维也纳城墙,但巴尔干山地的崎岖地形,限制了瑞典攻城炮的运输。

在缺乏水路便利的条件下,瑞典军队的十二磅火炮远远落在了主力部队后面。

由于欧洲自十六世纪开始不断推行与升级的棱堡防御体系,因此这套体系也让炮兵的射击效果大打折扣。

1645年11月25日瑞典军队开始攻城,但很快被击退。

于是,古斯塔夫开始采取坑道爆破的手段来攻击城墙。

他采纳了当时欧洲流行的平行堑壕战术,用炮兵掩护工兵挖掘一条靠近墙角的战壕,然后再用军队进驻刚刚挖好的新堑壕,掩护挥汗如雨的工兵们再次开挖。

当推进到足够近的距离后,瑞典军队的工兵们挖掘地道,埋放炸药,然后引爆整段城墙的根基。

不过,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士兵也会挖掘针锋相对的地道,用炸药等手段来摧毁坑道或阵地。

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双方联手引爆了一千三百多次。

神圣罗马帝国的守军一面用二百门各式火炮还击,一面想办法应对敌军的攻城地道。

他们不断挖掘针对敌军工兵的反攻城地道,还将巨大的树桩插进土中建成了新的临时障碍。

经过一个多月的胶着,新教联盟军终于在维也纳城墙上炸出了可供三十人并排通过的巨大缺口。

大量来自赤贫阶层的宗教炮灰,开始发起不要命的冲锋,瑞典和法国的旗帜甚至一度被插上了维也纳城头,但这些阵地无一例外都很快丢失。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