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5)

大儿子,朱瞻基仅仅是敷衍了事,派使者到草原上敕封宴赏,便回头专心收拾叔叔的余党。

由于朱瞻基拒不履行宗主义务,不到一年之后,太平的大儿子亦为脱欢所杀,脱欢终于一统瓦剌三大部。

统一起来的瓦剌三大部此时其实还没有足够的实力立刻挑战大明,所以他们选择继续攻击鞑靼本部。

同时,朱瞻基也在经济上不断地打击鞑靼本部,坚持绞杀黄金家族,丝毫不注重打击已经统一瓦剌的脱欢。

于是在这样的夹击局势下,鞑靼本部的阿鲁台,阿岱汗等强人纷纷在明朝和瓦剌的联合打击之下受挫。

阿鲁台部孳畜多死,部曲离散,曾经称雄于漠北的永谢布十营已经开始崩溃。

这时候,大明征服阿鲁台的时机已到,张辅等人联合上疏朱瞻基北伐。

然而面对这个机会,朱瞻基却以“不能趁人之危”的话放弃北伐,坐视脱欢吞并整合阿鲁台。

要知道,这是朱元璋、朱棣两代人为了征服蒙古高原而努力了半个世纪的机会。

结果这个机会就这样被朱瞻基放弃了,并且他还给自己扯上了一个仁义的名头。

如果朱元璋和朱棣知道,恐怕会气的活过来。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人都会在死后得到“人亡政息”的待遇,朱慈燃自然也对此感到不安。

偏偏朱和垠在一些政见上与自己相悖,并且恰好当年朱瞻基被百官称为“好圣孙”,而如今朱和垠又被称为“好太孙”。

面对这样的“历史相似”,朱慈燃说是寝食难安也不为过。

因此,即便堵胤锡解释过了,但他依旧没有舒展眉头

“唏律律”

在朱慈燃皱眉的时候,朱和垠已经让人去传洪承畴等人,并自己坐上了一辆出宫的马车。

听着耳边传来的车轱辘和马匹唏律声,朱和垠抬手将窗帘收起,静静望着窗外的景象发呆。

相比十几年前,天启四十一年的北京内城显得更为繁华。

这样的繁华不仅仅局限在四周的建筑上,也体现在了百姓的身上。

曾经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在身上的丝绸,现在却穿在每一个行走于内城中的百姓身上。

街道上有负责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他们年纪大多四十朝上。

相比较二十几年前他们可以在打扫卫生同时坐下休息,天启四十一年的他们只能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