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5章 末路尽忠(6)

意与你去,那便准了。”

闻言,朱高煦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倒是老朱见他不说话,反而问道:“你手里,可还握着其它地方的矿图。”

“目前未有,得回去看看古籍才能知道”朱高煦自然不会承认,因为日本的矿图他还圆不过来。

“嗯”见他这么说,朱元璋颔首,并在片刻沉默后询问道:“去了吉林船厂准备如何做。”

不知道怎么的,今日的朱元璋格外多话,多得便是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烦,可却忍不住询问。

对于他的询问,朱高煦简单整理了一下思绪:

“具体的需要去了才能知道怎么做,但大抵要过去整顿兵马,开垦荒田,修建堰塘堤坝和水渠来灌溉农田。”

“吉林船厂的春种在四月,我在南京开春后赶去,应该能在二月下旬抵达。”

“忙完春种,孙儿准备让亦失哈带兵去与海西女真的一些小部联系,获取西阳哈驻地具体所在的方位,探明他的部众几何,兵卒几多。”

“在探明这些的时候,孙儿会好好练兵,等待收拾西阳哈那奴酋。”

朱高煦对如何治理吉林船厂很有条理,这点朱元璋很满意,心里对他出镇吉林船厂也安了些心思。

不过在爷孙二人谈完了这个话题后,又都双双沉默了。

他们坐在这里,不仅是为了谈事情,也是为了等一条消息,尽管那条消息是他们都不想看到的,但却不得不等。

等待是煎熬的,朱元璋重新拿起了火钳,心不在焉的摆弄着火盆里的煤炭,目光看着那烧到发红的煤炭,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相比较他,朱高煦也在转移注意力,他将自己的注意转移到了如何开发吉林船厂上。

他不懂怎么制造蒸汽机,也不懂怎么制造无烟火药、后膛枪等军事利器,因此他如果真的要凭借吉林船厂起家,他就必须依托眼下的知识,好好规划吉林船厂,让它能撑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班底。

在他所了解的知识里,明朝是一个传统农业经济的时代,而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方面对他来说有两大不利因素。

第一是当地冬季漫长,田亩只能实现一年一熟,耕作期短,耕地的季节利用率低。

以他对后世吉林的了解,后世的吉林冬天一般都是从农历十月初到第二年的三月初,一年冷四到五个月,最冷的时候可以达到零下二三十度。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