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54章 渡海登陆(6)

日后到了官场上,一旦要提拔官员,那肯定会从关外的自家子弟和关外子弟中选拔,从而提升北方官员的占比。

朱高煦要用靖难之役下一步棋,下一步朱棣都不敢下的棋。

他之所以敢下,其依仗就在于渤海四城那已经读了三四年书的学子们。

对于已经会解方程式、几何的他们来说,在书写文章、治理国家上,他们兴许不如关内的儒生官员们。

可是在数学上,就一个简单的几何问题,就能击败关内半数的儒生官员们。

朱高煦现在不需要太多给他出办法,制定国策的人,因为他比谁都清楚大明接下来应该怎么走,才能比历史上走的更远更强盛。

他需要的,是把基层那群阳奉阴违的胥吏给裁撤罢黜,换上自己在渤海的那三万多学子。

如此一来,既能将关外的女真人悄无声息的迁移关内,又能利用他们掌握基层税收。

这群关外女真人纵使日后会腐败,但只要能执行自己制定的政策,把该收的税收收上来,自己就不会太难为他们。

实在腐败的那群,朱高煦则是会用日后成长起来的北方学子将他们一一裁换。

如何发展北方、如何发展关外朱高煦心里有自己的一把秤。

从提升北方人的官场地位,到政策倾斜,加大北方手工业占比,他自己有一套完整的构思。

说不好听些,他能利用的资源是明朝十六个皇帝加一起都达不到的。

就好像西南的金银铜矿,如果不是朱高煦开口告诉朱元璋,它们还得在地下埋个几百年,直到清朝中后期才被全面发现。

西南如此,东北也是如此,更不要提海外。

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不是傻子,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能怂恿皇帝打下整个世界。

例如明代中后期的士大夫,后世人都说他们软弱,却不知道他们在发现西南的金银矿后,立马就开始硬着头皮和东吁缅甸、杨应龙、奢崇明、沙定洲等人断断续续打了一个世纪。

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就会变得积极且精明。

要挑准利益,一些东西在某些时候值钱,某些时候就不值钱。

不过这其中不包括金银铜铁,至少在五百年内不包括。

因此,朱高煦的学科,算是派上用场了。

“山东百姓尽管迁移,能迁移多少就多少,这场战事不会持续太久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