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76章 王上加白(4)

肯定了他的做法,同时又道:

“这京城终归是江南,离北边太远。”

“当年你爷爷就想要迁都,只是俺大兄薨逝突然,这才耽搁下来。”

“如今问题留到了你我父子手上,你觉得迁都何处比较好?”

“自然是北平,理当改北平为顺天,改北平三司为北直隶。”

“至于应天也该保留,不过应天作为南京,只能控制应天府,而原本的直隶更名为南直隶,南直隶所有州府都不归属南京管辖,而是归北平管辖。”

定都北京是一定要做的,这是朱高煦一开始就认为的事实。

中国自古军事压力都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因此历朝历代都会将大量资源投入北方边境的军事斗争,明朝也不例外。

朱元璋时期,凭借个人的威望权势和手腕,可以控制功臣勇将驻戍北方边境,并分封诸子守边节制各地军事力量。

但是北方边境距离南京太远,天高皇帝远,边臣边将很容易独立控制莫大的军事资源,形成尾大不掉的军事集团,国都的帝王也容易对手握重兵的边将形成猜忌。

相对与北方边境的军队,国都南京的军队长期享受在和平的环境,随着国初的一代将领和老兵谢幕,新一代未经历真正战阵的士兵和将领必然会变得软弱不堪。

相比较,北方边境军队为了求生存,长期面对游牧的军事压力,军队的作战能力并不会衰减,将领们有充分的机会在实战中锻炼。

因此,立国时间越长,边境的军队战斗力会越来越强于国都,定都南京时间越长,国家就会越不安定,北方边镇的功臣宿将就越容易脱离中央控制成为独立王国一,最终兵乱再起。

想要附和控制北方,并且还能联通海洋,那便只剩下北平这一座城池。

元代修建的运河完全可以联通渤海,不管是走海运运送物资给北平,还是走内陆运河,可以说都十分方便,唯一的问题就是定都北平过后,北平激增的在京人口会挤占北方军事体系的漕粮。

“定都北京?”朱棣眼前一亮,而朱高煦也继续说道:

“定都北京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总体来说是好处大过坏处。”

“有什么坏处?”朱棣下意识询问,朱高煦也将自己的担忧说出来:

“定都北京,自然会带去大量人口。”

“这些人口会发展北直隶,可也会给北直隶带来负担。”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