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万石,山东从二百五十降低到了二百三十万石,河南维持在二百二十万石,北直隶控制在一百万石,陕西一百六十万石,辽东四十万石。
以上各种,合计三百万石,其中江南一京三省的情况是增加,北方总体情况是降低,西南和中南是降低。
此政公布,庙堂之上许多文臣便嘴角抽搐起来,他们已经想到了此次田赋更替过后,下面的压力会有多大了。
他们会觉得下面压力大,不是因为担心百姓,而是朱高煦做了一件釜底抽薪的事情。
五月十五日,在朱棣登基前两天,朱高煦设税务司,隶属户部之下,从户部手中接过了清丈田土的差事。
同日,朱高煦将三千名从九品的渤海官员按照能力高低编入税务司,并派出三万马步兵分成一百队,护送税务司官员对直隶开始土地丈量,划分。
也就是说,直隶要开始划分土地情况,原本的“上、中、下”户不再由地方上的里长、粮长负责,而是税务司官员负责,里长粮长只负责根据税务司官员划分田地来分别收粮。
这么做,固然还有一定的空子可以钻,但谁都知道朱高煦是什么性格。
他敢这么做,就不怕有人钻空子。
直隶耕地八千万亩,凭借三万多人就要丈量划分清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对于朱高煦来说,他有的是时间和这帮人慢慢耗。
因为在朱棣的政策中,北方的学校开始复设,而朱高煦自然不会忘记自己的辽东。
辽东眼下已经有一百五十余万人口,在登莱和青州三府的迁移下,东北的人口还会继续增加。
因此,朱高煦辽东设置了五府二十六县,渤海设置四府十县,六城之地每一城专设一县,大宁则是被吸纳进入北平行在,作为大宁府,设五县。
总的来说,直接掌握他手中的地方,如果不算山东的三个州府,那关外之地合计有十府四十一县,一百五十余万人。
因此,他准备设置一百六十四个县学,三百个镇学,收容大概三十万学子就读。
这事情如果成了,东北会成为仅次于江南的文风大区,但这个‘文风’与江南的文风不同。
朱高煦不需要那么多诗词歌赋,他甚至连策论也不需要,他需要的是能够充当税务官员的基础官吏。
当然,东北的情况他不准备与外人说,甚至在奏疏中,东北虽然已经设立辽东三司,但当地还是在依照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