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后记·弘治(5)

限制。

四王就藩后,由于王府护卫数量等同半个都司兵力,所以朝廷在地方的兵力变相增多,对于地方叛乱的镇压也更为轻松。

对于守规矩的藩王们来说,宗室条例的放宽使得他们不用再每日谨小慎微的过活,而对于部分野心家来说,宗室条例的放宽却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弘治十二年四月,日本下水三千吨级铁甲舰,西海伯戚景通上疏请朝廷提防。

然而他的上疏并未引起重视,因为此时的大明已经拥有八千吨铁甲巡洋舰二十四艘,其余吨位的巡洋舰、护卫舰、驱逐舰四百四十六艘,总吨位达到二百八十余万吨。

与之相比,日本最大铁甲巡洋舰不过三千吨,铁甲舰合计不过三十二艘,吨位仅五万七千余。

弘治十三年二月,昆仑宣慰司旅官俞大猷察觉日本移民昆仑洲数量增加,并在西昆仑修建造船厂,他上疏宣慰司,提醒宣慰司注意日本动向。

彼时昆仑宣慰使为洪熙年间越国公杨展玄孙杨闇,面对提醒,杨闇轻蔑回复:“小军校怎配上疏言事?”

弘治十四年,朝鲜国王李怿派遣使团朝天,使团在朝天返回汉城后,评价天子朱佑樘表面乾坤独断,实际为优柔寡断之主,唯皇太子刚毅英勇可敬畏。

对于大明的情况,使团在与李怿汇报的时候,也用上了“军械虽犀利,武备却松弛,不见昔年景泰、成化之威武,”

类似的评价,也发生在了其它国家使团口中。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依旧认为大明朝依旧是天朝上国,哪怕不如昔年,却也不是他们可以招惹的存在。

朝鲜国王李怿甚至发出:“天朝若倾覆,我等恐灭亡”的言论。

在李怿看来,一个庞大且统一并讲规矩的天朝,可要比纷乱成几十个国家的“天朝”要好太多了。

起码对于属国来说,大明朝基本以自愿内附为主,并且会给予足够的优良待遇。

弘治十七年,暗厄利亚(英国)三千吨铁甲舰下水。

这一年四月,皇太子朱厚照偷跑出海,乘坐“鹳雀号”铁甲舰前往南洲。

六月初七,他在抵达南洲的第一天与一只袋鼠在街头互殴,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与袋鼠搏斗,惜败!”

七月初五,朱厚照初见鸭嘴兽,以为是手下太监戏弄他,最后发现是真的,啧啧称奇。

九月初一,朱厚照踏上返回北京的归途,并带上了十二只袋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