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后记·永历(1)(3)

急跳墙,对三大殿的广场使用了火炮。

不过担心伤害到朱仲检,他们只敢使用口径小于70mm的火炮进攻。

亥时,随着响应勤王的电报越来越多,北京紫禁城外也聚集了数十万计的抗议队伍。

他们不瞎不聋,紫禁城内的枪声和炮声持续了多久,他们都心知肚明。

尽管平日里他们以“反帝制”为口号,但当作为皇帝的朱仲检遭遇危险时,他们却还是站了出来,用行动来表态。

亥时三刻,迫于压力,李政下令军队停止进攻,并有序撤出紫禁城。

亥时五刻,李政与杨舫、张淮橞各退一步,李政交出开城门的祝敬等七十三人,同时辞去海军都督之职。

亥时七刻,李政向外发布电报,宣布自己辞去海军都督职,并解释了前因后果。

在他们的解释中,这次并非叛乱,而且燕山卫百户官祝敬等人谎称燕山卫和吉林卫挟持皇帝,故而引发冲突,双方死伤有限。

亥时八刻,杨舫、张淮橞等人以朱仲检的名义发布电报,宣布叛乱平息,祝敬等人以造反的罪名凌迟处死

尽管李政暂时落了下风,但这样的结果却是以户部丢失大半税源的结果。

宗室们占据不少府县,借此得到了一个个稳定的税源,地方的部分都司也是如此。

失去了大半的税源,加上宗室和保皇派都司不断扩充军备,以此想要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权贵们在罢免李政海军都督后,则是扶持郑令尧开始扩军。

朱仲检被限制在了紫禁城内,杨舫和张淮橞手中二卫兵马也仅存五千余人,只能保护他的安全,护送他前往其他地方的想法则是成了一种奢望。

大明朝廷的权威经过这次事件而衰落,由于事情发生在壬寅日,所以也称“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发生后,大明朝廷还能掌控一百二十万军队,宗室们则是不断招兵买马,地方之前响应勤王的七個都司也同样招兵买马。

尽管从地盘、财政和军事上依旧是朝廷占优,但权贵们并不愿意打仗,所以热战并没有爆发。

时间很快从跌宕起伏的隆武二年迈入永历元年,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大明再无心将注意力放到境外,而是都放在了境内。

元年二月,李政任兵部兵马司侍郎职。

三月,蒋裘任海军都督,同月法国爆发革命。

四月,世界各国跟上大明脚步,开展军备竞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