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你说的可有依据?太玄乎了吧?”
“:依据?沛县刘邦,谋圣张良,玄乎其玄的人生,便是最好的依据。尤其是那张良所得素书,殿下若有幸看过,定然会初窥天道门坎。”
“:真人读过素书?”
“:素书早已失传,贫道也是从张良谋定天下后,不选择荣华富贵,却甘愿隐居而得出,这素书八成是在讲,和欲望有关的内容。”
“:还请道长讲一讲您对欲望的看法。”
“:人之七情六欲,本就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增大。却因所处环境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如史弥远,当年砸死了韩侂胄,就是其内心的欲望在催动他如此做。而韩侂胄北伐,也不外乎欲望二字。正所谓欲动心动,心动行动,人为欲之主,末做欲之奴。这些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胡作非为,贫道称之为欲崩之境,早已与天道无缘。每每他们这样的人身居高位,往往天怒人怨,祸乱不止。相反的,贫道这些日子以来,观殿下举动,无处不是正气凛然,欲望收放自如。能做到见色不乱心,见财不贪心,见权不熏心。却见大义而敢为,见贫弱而怜悯,见忠正而褒奖,见豪强而蔑视。这些,都十分贴合天道,想必殿下已经能达到天人感应的地步。而我汉人每有殿下这样的人中龙凤出现,稳居高位,必将顺风顺水,一扫颓败之势,从而盛极一时。可若是殿下这样的人,不能为天下所用,甚至是不能为天下所容,那就糟糕喽...轻则改朝换代,重则推倒重来。”
这一席长篇大论讲完,张三丰笑着端起茶碗开始饮茶。
宋宇却陷入了沉思,天道?天人感应?我贴合天道?
想着想着,宋宇忽然有一股冲动,想要留下这张三丰在身边,为自己效力。
带着这个想法,宋宇一脸期望的劝张三丰道“:真人,既然你这么瞧得起我赵竑,何不留在我身边,做一番大事业?到时留名青史,岂不比空怀壮志本领,老死山林来得好?”
张三丰不置可否地嗤笑一声“:殿下,贫道若是二十年前听到这番话,定然会携剑随君去。但现在来看,却是不能了。一则,贫道乃是化外之人,潜心道法剑术,功名利禄于我,已然没那般重要了。二则,贫道一游方道人,喜好山林清泉之间,留在殿下身边,莫如野鸟入笼,再没了自由。”
宋宇见张三丰推辞,还要再劝,却见张三丰一拂衣袖,继续说道“:殿下莫要再劝了,贫道心意已决。只不过,在临别前,还请殿下静听贫道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