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的字体居然和徽宗一样,心中大为诧异。
“且让我再看看。”
徽宗继续看试卷对策内容...
“说得好,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
蔡京马上附和道:
“是,武松此子立场鲜明。”
宋徽宗继续饶有兴致地往下看,时不时发出赞叹之语。
其实这段话不是武松自创,而是引用谭嗣同的话。
满清末年,面对列强入侵,朝廷掀起洋务运动。
对于制度改革的争议比宋朝更激烈。
慈禧太后是守旧派,光绪帝是维新派。
谭嗣同就是维新派的代表。
武松引用谭嗣同的观点,正好合适,而且说得更激烈。
“破因循之旧格,布简快之新条。”
“嗯,好好好,这个武松果然不错。”
徽宗合上卷子,欣然道:
“定武松为状元,无可争议!”
“他的字体居然和朕一样,深得朕心!”
蔡京附和道:“武松正是圣上所需的人才,此子不仅学术精湛、字写得好看,还是个英雄汉子。”
“嗯,记得殿试当日见过,是个魁梧的汉子。”
“老臣听说他在景阳冈上打死过吊睛白额虎,武艺不凡。”
徽宗很满意,判了武松第一后,把武松的卷子留下了。
之后,继续翻阅何运贞的卷子。
其实,宋徽宗选择支持新党,推行新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宋徽宗上位,得益于向太后的支持。
向太后势力很大,她手下的大臣都是旧党,支持旧法。
宋徽宗刚刚上台的时候,根基不稳,向太后垂帘听政。
现在,宋徽宗翅膀硬了,自然要夺回大权。
那么,太后和皇帝的矛盾就出现了。
向太后支持旧法,徽宗肯定支持新法。
这个矛盾,类似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矛盾。
谭嗣同作为维新派,支持光绪皇帝改革新法,夺回权力。
所以,用谭嗣同的观点,支持徽宗实行新法,支持徽宗掌权,恰好附和徽宗的想法。
看完何运贞的卷子,徽宗赵佶说道:
“虽然定为榜眼,但远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