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81章 兵抵应天府,围剿乔家庄(3)

张狂,待过了年后,我便请旨剿灭。”

“到那时候,我须用漕运调拨粮草、兵马。”

董逸听说武松打算平定方腊叛乱,说道:

“二郎,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取熊掌而舍鱼。”

“你曾说过,辽国内乱,那金国要灭掉辽国。”

“你去年灭了西夏,是个大功劳,但这灭辽是顶天的功劳。”

“如今那蔡京去了大名府,便是为了对付辽国。”

“此时你不争那统兵的权力,却去对付方腊,岂非舍本逐末?”

武松当然知道灭辽国的功劳,要比灭方腊更大。

但是,武松料定,蔡京他们必输无疑。

就算打得过辽国,也会输给金国。

所以,武松打算先对付方腊。

理由其实很简单,灭掉方腊后,武松可以再掌控一支军队。

到那时,武松手里就有两只军队:

西夏杨志、布雅手里的五万骑兵。

灭掉方腊后整编的军队。

在北宋,武将很难造反,因为兵马调动完全听令于皇帝。

将不识兵、兵不识将,上下没有忠诚度。

如果武松请求领兵进攻辽国,进而灭掉金国,平定北方,让北宋实现大一统。

但是,手底下的兵马也不会听从武松的命令,他们终究听命于朝廷。

要想掌握军队,成为真正的一方诸侯,武松决定先对付方腊,然后整编方腊的军队,为己所用。

到那时候,如果赵楷登基做皇帝,武松就帮他。

如果赵楷当不了皇帝,那就自己上。

当然,这是内心的真实想法。

董逸身为国子监祭酒,他是忠于朝廷的,武松不能对他说这些。

“老师,我读圣贤书,圣上点我为状元,我须以朝廷为重。”

“蔡京若是能灭了辽国,那便随他去。”

“我与蔡京、高俅是政敌,但在国家大事上,不可内讧。”

武松说得一身正气,董逸听后,感慨道:

“若这朝中的大臣都似二郎这般,何愁天下不太平。”

武松心中暗道:

若朝中大臣都如我这般,岂非遍地反贼?

“既如此,你将应天府的禁军调拨去,将那乔家庄围了。”

“那个甚么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