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后两天,李石除了出去看了一次书画展,其余时间都在酒店里改稿、临帖,和读三国志。
出版社的二审复审,是由彭梓宸这个责编所在组别的主编完成的。
在彭梓宸作用下,对方很快也给了两条修改意见,李石花了两个小时修改,没过没急着交稿,特意等到第二天,才提交了第三版的内容。
临帖依旧是早晚两次,每次一个多小时。
其余时间,都是在看书。
因为看过三国演义,所以读三国志会让李石有一种别样的感慨。
后面的蜀书和吴书,总计三十五篇传,他重点精读了其中三篇:诸葛亮的诸葛亮传、刘备的先主传、孙权的吴主传。
这三篇,他分别认真读了六七遍,还写了好几页纸的读书感言。
直到了二十二号下午,接到林宗越电话,约他晚上一起吃饭时,李石已经把吴书最后一篇王楼贺韦华传也读完了。
“好啊,林师傅,你把地址发给我。”
挂了电话,他唤出学习面板“看”了一眼,心道:只剩下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和明史等四史里所有本纪没看了,粗读的话,可以当作是读传记故事,不用像读诸葛亮传等三篇那样细嚼慢咽,肯定快的很!
李石从酒店书桌前的椅子上站起来。
搓了搓手,活动活动筋骨,打了一套“云龙十八招”。
这个云龙拳的基础套路,没有大开大合的招式,全是周身两米内的发力和运劲。
李石住的这个豪华单间倒也宽敞,挪一下椅子,正好够练拳用。
他向来觉得“尽信书,不如无书”,又对自己的身体有足够的自信,所以他打这套拳,并非完全按照林宗越教的打——一开始还是按照他说的来,到后面,他顺着自己身体的感觉,小幅度调整动作和呼吸节奏,怎么打的舒服,怎么来。
毕竟,什么姿势对自己来说更爽,只有自己试过的才知道。
虽然只是拿来学习之余活动气血筋骨,但打的多了,他对这个拳法套路,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
忽快忽慢,打了五遍,李石感觉浑身发热,出了一点点毛毛汗,便停下,打电话给酒店服务,让他们帮自己安排一辆车。
进浴室冲了个澡,看看时间,便下楼。
上车之后,他把林宗越发来的位置和司机说了一下,拿出手机,开始看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