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该发生的,但一旦开始发生,外面的一切变化都顺而顺之的发生了,所以外面的事情不重要。
重要的是家中出了问题。
月堂出了问题。
李林甫的布置,前后也就那么几个人知道,但消息很快泄露了出去,李林甫顿时就警惕了起来。
他开始怀疑月堂的所有人。
也包括跟了他多年的苑咸。
李林甫微微低头,也因为如此,皇帝对他有些不信任了。
连改州为郡这样的大事,都不和他商量就决定了。
改州为郡,在普通百姓眼里,或许只是改了个名字,但在高层眼里,能看到的,却是汹涌的人心动荡。
改州为郡,刺史的权力经过百余年的运转,已经清晰的摆在了那里,那么郡守,郡守的权责边界又在哪里。
李林甫几乎能看到一郡,从上到下,从郡守,长史,司马,到下层的微末小吏,他们都会用尽一切力量去试探权力的边界在哪里。
贪婪是人心。
地方动荡不安,皇帝却稳坐钓鱼台。
李林甫看的很清楚,皇帝虽然看似是在放权,但放的是无关紧要的折冲府,却将天下监察权都收了回来。
以御史台监察天下。
偏偏,主政御史台的是和李林甫向来关系不好的李适之。
李林甫是宗室,李适之更是宗室,他还是李承乾的孙子。
论及血脉,他和皇帝的关系亲近还要在李林甫之上。
李林甫成为宰相,虽然和东宫有所争执,但他终究是宗室的一份子,宗室的诸王世子和他的关系没有那么差。
但李适之一旦受皇帝重视,那些人立刻就会靠近李适之。
李林甫已经看到了李适之在一点点的取代自己。
李林甫轻轻摇头,现在他还不能对李适之做什么。
皇帝改州为郡,意图深远。
虽然很多事情没有和他这个中书令商议,但孙逊,梁涉,赵安贞这些人肯定仔细商量过,才得出的结论。
所以,李林甫现在一切要以皇帝之事为主。
皇帝要收权,加紧天下监察,整顿吏治。
但李林甫清楚,皇帝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他要的还有钱。
也就是赋税。
谁做的不好,皇帝说不定就好换一批人。
李林甫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