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夏。
碧空如洗。
关中的天气没有如同往年一样闷热起来,反而有些凉爽。
这让百姓在田间地头更加舒适的同时,也有些担心温度太低,会对谷物生长造成影响。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西北而来,踏破无数隐忧,直扑长安城。
驿马从金明门而入,直奔太极宫,兵部官廨。
很快,兵部职方司郎中李暐,就已经来到了兴庆宫,求见皇帝。
兴庆殿中,韦谅右手按在冰凉的象牙刀柄上,如同往常一样,站在中书舍人、知制诰孙逊身后。
韦谅的目光总是能在不经意间,看到孙逊起草的各种文书。
这是来自薛畅的直接安排,但后面是高力士,甚至是皇帝的授意。
从正月天下改州为郡以来,无数公文从四面八方涌入长安城,往年早已经确定的事情,却因为一个改州为郡,各地刺史反复的询问。
甚至有些事就是李林甫也不得不亲自上交皇帝处置,当然,更多的是皇帝口述,孙逊执笔。
韦谅在一侧看的很清楚,通过这些,他窥见了大唐许多方面的真实模样。
地方势力的复杂,远比人们想的要更加严重。
他的思绪不由得想起舅舅姜庆初,姜庆初一路从柳州而回,到了河南已经初现乱象。
天下的这股乱象想要收拾起来,可并不容易。
韦谅的思绪不由得转到了复仇之上。
当年害的韦谅外祖父姜皎被流放至死的张嘉贞早已就病逝多年了,但是,这股仇恨消不了。
韦谅有种感觉,姜庆初的这股仇恨,将来会弄出大事的。
脚步声突然在前方响起,韦谅抬头,就见一身绯色官袍的兵部职方司郎中李暐进入殿中。
宏伟的大殿中,一身绯色官袍的李暐,沉沉拱手道:“臣,朝请大夫、骑都尉、兵部职方司郎中李暐,参见圣人,圣人万寿无疆。”
丹陛之上,李隆基抬头看向李暐,平淡的点点头:“平身吧。”
“谢圣人。”李暐起身,然后拱手道:“回禀圣人,派往陇西节度府的职方司员外郎崔明已经回函,确认东吐谷浑草原三月气寒如冬,没有一点春暖花开的迹象。”
李隆基忍不住的站了起来,死死的盯着李暐道:“那么吐蕃呢,吐蕃如何?”
李暐拱手:“回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