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街之上,韦谅骑马朝着太极宫狂奔。
他的脑海中,一阵阵的后悔。
他原本准备是要用水调歌头的,但安庆宗一番挑衅,让他将自己最初的诗给忘了。
是的,在那一瞬间的时间里,韦谅是真的将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忘了,安庆宗的挑衅,让他将心底最深处的敏感神经给挑拨了起来。
在那种气氛下,水调歌头是真的不合适。
看将来吧,什么时候他在皇帝面前,亲自做这首诗,或许才好。
想到这里,韦谅不由得摇头,也不由得好笑,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想过要依靠作诗来扬名。
因为即便靠作诗来扬名,在如今的大唐,最多不过是又一个李白。
能如何?
能怎样?
最终要靠的,还是家世,背景,还有力量。
当然,有了这个诗名,韦谅未来走的可能会更快一些,更顺一些。
紧跟着,韦谅就将这些念头给抛弃,因为视线的尽头,太极宫已经出现。
莫名的,安庆宗又出现在了韦谅的脑海中。
安庆宗,还有那韦弘敏的画作。
韦弘敏是高宗朝的宰相,不,更加直接的说,他是中宗皇帝第一次登基时任命的宰相。
可惜,没过多久,李显被废,韦弘敏也因此被贬,最后郁郁而终。
韦弘敏和韦温,韦巨源,韦安石,这些韦皇后的近支亲属不同,虽然韦皇后也称韦弘敏一声堂兄,但实际上,韦弘敏是出身韦氏西眷一脉。
韦谅和韦皇后,都是出身东眷一脉。
然而不同的是,韦皇后出身逍遥公房,而逍遥公房又是从勋公房分出来的。
所以韦温,韦巨源,韦安石这些人都是韦后的近支亲属,所以,在李隆基诛诸韦时,这些人几乎被杀个干干净净,只有韦安石侥幸逃过一劫。
也正是因为韦弘敏死的早,所以,韦皇后一案的时候,他没有受到任何牵连。
死后的名声也没有受到影响。
韦弘敏的遗作被找到,的确是一件好事,但他虽然字画不错,可于当时而言,并不出色。
实际上除了京兆韦氏以外,其他人对于韦弘敏的遗作不感兴趣才对。
韦谅不知道安庆宗究竟是怎么找到这件东西的,但韦弘敏和韦谅的血脉相距较远,他留下来的东西,对韦谅没有任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