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殿中,火烛已经提前燃起。
丹陛之下,李林甫,李适之,陆景融,裴伷先等朝中尚书,寺卿十几人拱手持笏,肃然站立大殿两侧。
韦谅一身绿衣金甲,大步进入殿中站定,对着丹陛之上拱手道:“陛下,诸司已经彻底封锁姚闳,姚弈和卢奂家中,察查之下,此事为姚闳一手阴谋策划,暂未发现其他人与此事有关的证据,刑部和大理寺,在跟进继续察查。”
御榻之上,李隆基微微抬手。
韦谅立刻躬身,站到了大殿后侧殿门之处,百官末尾。
李隆基抬头,拿起手里的奏本,看向李林甫问道:“姚闳假做左相遗表,推荐他的叔父尚书右丞姚弈与兵部侍郎卢奂接任宰相,呵呵呵,右相,你说他是疯了,还是疯了?”
宰相,用牛仙客的名义,推荐姚弈或卢奂接任侍中,兼兵部尚书的职位。
这,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任何一个对朝中事务有足够了解的人,就都知道,别说是侍中这样的三省正相,就是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不是别人说推荐就能推荐的。
那是皇帝独有的权力。
李隆基是什么人?
他是整个天下,对权力抓的最紧的人,别说宰相了,就是先帝太上皇李旦复活,也不能给他推荐宰相。
但,谁能想到,姚闳竟然推荐姚弈或卢奂接任侍中,兼任兵部尚书的位置。
如果仅仅是兵部尚书,以姚弈尚书左丞的身份,还是可以争一争的,更别说卢奂还是兵部侍郎,只要资历够,功劳足,进一步也正常。
但侍中,呵呵,李适之还在前面等着呢,其他的六部尚书都在等着呢,哪里轮得到他们。
李林甫上前拱手,疑惑的说道:“陛下,这会不会是以进为退的策略,说是在谋求侍中,但实际上想谋的是其他六部尚书的位置。”
比如刑部。
刑部尚书李适之兼任御史大夫。
在本朝,御史大夫也叫亚相。
如果说李适之进一步为侍中,兼任兵部尚书,那刑部尚书和御史大夫自然就空了出来。
也就是说,姚弈和卢奂有可能调任刑部尚书和御史大夫。
哪怕是一个成功,对姚闳也有巨大的好处。
或许,这才是姚闳的目的。
“不会的。”李隆基直接摇头,说道:“还记得昨日吗,卢奂说,他是被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