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个人口百余万大城市。大多人口其实都在温饱线下挣扎,大部分人是没有钱,一下子买几个月用的煤。
而贺重安也知道,不可能从老百姓那里一下子拿到大笔定金。
但,细水长流。京城附近百万人口,都用煤球炉。每天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才是煤球这个生意真正的大头。
但这个市场开拓比较慢的。
现在一个人推着一辆平车,上面堆满煤球,走在北京大街小巷中叫卖。正在慢慢铺开,贺重安相信,今后很长时间,这都会成为北京城中日常。
“七叔放心,我心中有数,只要资金链不断,欠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倒是担心生产。会供不应求。”
事情果如贺重安所料。
煤球与煤球炉的需求,海量涌来。贺重安欠的煤钱,也从几千两,一下子变成了一万多两。以至于煤场掌柜不得不找同行拆解煤。
而马场这边不停地招人。已经不用专门从贺家的庄子招人了。
附近百姓见马场这里生意好,就自己找上门来。有的人要做工-----贺重安每月工钱从不拖欠。也有人想找代销买卖-----只是他们没有贺家庄子上待遇,必须先给钱才行。
总之,生意兴隆起来,压力就来到了生产端。
贺重安首先将煤球炉的生意放弃了。
煤球炉这个生意,比起煤球,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每家每户需要天天用煤球,隔几天就要卖。但煤球炉一个用几年十几年却是常用的。
今后估计是一个细水长流的买卖。但远不能与煤球相比。
而且煤球炉数量需要迅速扩充,只有煤球炉迅速扩充之后,才能卖出更多的煤球。
所以,贺重安索性找到了雷千钧。让雷千钧找人生产煤球炉,生产多少,他收多少。同时,如果工匠自己造自己卖,也无所谓。但雷千钧必须找精工良匠来帮他一个忙。
雷千钧一口答应下来。
无他,北京工匠们其实也不富裕。给皇帝干活,其实不赚钱,甚至还赔钱。
工匠们私下做私活,早就蔚然成风了。不如此不足以养家糊口。
奈何,在这个时代,哪里有那么多私活啊?
武宁侯府牌子,对权贵们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这些工匠,却是无法抗拒的存在。即便他们会做。没有贺重芳的话,也不敢大张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