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张新竟然一反常态,跑到他的太尉府来。
“好你个蔡伯喈。”
朱儁暗自骂道:“当世大儒,名望高绝,没想到竟也是如此趋炎附势之人!”
“还有这个黄巾小儿。”
“明明已有正妻,却还想再娶一妻,真薄情寡义之辈也!”
张新并未注意到朱儁脸上的神色变换,而是看着竹简上的官印和签名,心中松了一口气。
这事,妥了。
“太尉,我走了嗷。”
张新心情轻松,破天荒的和朱儁打了一个招呼。
朱儁本想把人叫住,但转念一想,还是算了。
毕竟这些只是他的猜测而已。
万一不是,那丢人可就丢大发了。
黄巾小儿本就鄙视他打仗不行,要是再被抓住把柄,狠狠嘲笑一番,他这老脸要往哪搁?
“罢了。”
朱儁打定主意,“无论他有没有私心,这兼祧之法确实是个难得的善政。”
“且看吧。”
“若蔡伯喈果与这黄巾小儿结亲,届时我再说他们也不迟......”
张新得了淳于嘉和朱儁的签字盖章,马不停蹄的往尚书台赶去。
在他的催促之下,尚书台终于在下班之前写好了足够的文书,盖上相应的官印,派人送往各地官府。
如此一来,法令正式生效。
张新忙碌一天,回到府中,简单的吃了个晚饭过后,又让典韦备好礼物,驾车前往淳于嘉府中拜访。
迎娶蔡琰,不能没有媒人。
以蔡邕如今的身份地位,满朝文武之中,也就只有淳于嘉适合做这个媒人了。
一来,淳于嘉资历够老,也是三公,和蔡邕的地位齐平。
二来,他是青州济南国人。
张新平定百万黄巾,将青州治理的蒸蒸日上。
淳于嘉身为青州人,自然要承他的人情。
况且当初青州士族反叛,济南士族在二哥刘康的劝说下,并未参与。
后来张新清算的时候,也没杀到济南士族头上。
因此淳于嘉对张新还是比较亲近的。
朝堂议事之时,他基本都是站在张新这边,给张新省去了很多麻烦。
张新准备的礼物,既是聘请媒人之礼,其中亦有答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