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滑动,准备标记优先级。
“别急着干活。”顾晚舟把薯片塞进他嘴里,“先解决眼前的事。”
“我已经拒绝所有采访。”
“不是采访。”她拿起平板,点开一条新闻视频,“是学者质疑你数据造假,说无法复现结果,要求公开原始数据库。”
陆砚之咬碎薯片:“原始数据在我脑子里,怎么公开?”
“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看。”
第二天上午,传媒学院报告厅。
陆砚之站在讲台前,身后大屏显示三年来的预测记录——时间、事件、热搜排名、实际发展轨迹,全部标注来源与时间节点。
台下坐满教授和研究生。
“你们说我神?”他开口,“我只是每晚零点收到三条文字信息,仅此而已。”
有人举手:“如何证明这不是事后编造?”
他调出第一组案例:周默然塌房事件。
“2023年4月17日零点,我收到词条:#周默然脚踏两条船证据曝光#。当天下午三点,我安排通稿释放录音。热搜爆发时间,比预测晚两小时十七分钟——因为狗仔偷拍耽误了。”
又切到孙导演道歉事件。
“5月3日,词条:#孙导踩裙摆被录下#。我提前联系外媒记者蹲守红毯,视频发布时间与热搜上榜时间误差不超过四分钟。”
最后一组,赵氏资本破产清算。
“6月1日,词条:#赵氏资本财务造假#。我在传票送达前七小时匿名推送财经媒体,话题发酵周期完全匹配预测窗口。”
全场安静。
一个老教授站起来:“准确率真的能到九成以上?”
“三年共记录1095条,验证成功992条。”他报出数字,“误差主要来自执行延迟或外部变量干扰,比如某次暴雨导致发布会取消,热搜推迟六小时。”
台下开始鼓掌。
掌声越来越多。
陆砚之没笑,目光扫过人群,最后落在窗外。
保姆车停在楼外,顾晚舟坐在后排,手机贴在耳边,脚上的高跟鞋轻轻晃着。
他收回视线,关掉ppt。
“我不卖模型,不开放接口。”他说,“它只用来揭真相。谁想拿去炒股票、控舆情,免谈。”
散场后,林姐冲进休息室。
“央视要来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