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十章“莫须有”罪名正在谋划中(三)(4)

。萧书生与他们往来,是受了福建巡抚的委托,搜集州府的海防情况。至于那本海道图,是为了编纂地方志中关于海防的部分特意借阅的。

而那枚假印章和带海图的布料,早已被密探识破。萧书生之所以“认罪”,是为了不打草惊蛇,好让密探们继续追查真正与倭寇勾结的人——那个牢里的惯犯,在酷刑下供出了受魏成松指使的实情。

当衙役闯进书房时,魏成松正拿着毛笔,在地方志的扉页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他看着冲进来的人,手中的笔“啪”地掉在地上,墨汁在纸上迅速晕开,像一朵盛开的黑色花朵。

“魏成松,你涉嫌诬告良善,勾结匪类,拿下!”

冰冷的镣铐锁住手腕的那一刻,魏成松才真正明白,自己精心设计的“莫须有”罪名,最终却成了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绳索。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却再也照不进他阴暗的心底。

刘三见事情败露,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跪地求饶。在萧书生琰的审讯下,他终于交代了自己和张总督勾结,克扣漕粮的罪行。

原来,张总督每年都会将漕运的粮食克扣一部分,交给刘三卖掉,然后两人平分赃款。为了掩人耳目,他们还故意制造粮食丢失的假象,欺骗朝廷。

萧书生琰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后,立刻上书朝廷,弹劾张总督。朝廷接到弹劾后,派了钦差大臣前来调查。在铁证面前,张总督无从抵赖,最终被革职查办,流放边疆。

漕运黑幕被揭开后,江南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萧书生琰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人们都称他为“江南清天”。

解决了漕运的问题,萧书生琰本以为可以喘口气了,可没想到,新的挑战很快又出现了。

这年夏天,江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田地干裂,庄稼枯死,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朝廷下拨了一批赈灾款,可这笔钱却迟迟没有发到百姓手中。

萧书生琰得知后,立刻前去调查。他发现,这批赈灾款被江南巡抚李大人扣了下来,据为己有。李大人还对外宣称,赈灾款已经发放完毕,只是百姓们挥霍无度,才导致生活依旧困难。

萧书生琰气得浑身发抖,他立刻去找李大人理论。可李大人却仗着自己是封疆大吏,根本不把萧书生琰放在眼里。

“萧御史,你不过是个小小的监察御史,有什么资格来管我的事?”李大人傲慢地说道。

“李大人,赈灾款是朝廷发给百姓的救命钱,你竟然敢贪污挪用,你就不怕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