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青云志名声大震(2)

有自保之法。再说,赵捕头那人,看似凶戾,实则并非奸邪之辈。今日他听到张万霖的名字时,脸色微变,想来心里也清楚此事有蹊跷。我或许可以找他谈谈。”

苏婉清点头:“也好。赵捕头在府衙里当了二十年捕快,为人耿直,就是性子急了些。你若能说动他,查案会顺利许多。”

两人又说了些关于张万霖的事,直到暮色渐浓,苏婉清才起身告辞。萧景渊送她到楼下,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才转身回了房间。他将路线图仔细折好,放进怀里,又拿起那半张未写完的策论,提笔在旁边写了两句诗:“莫道书生无肝胆,敢为公道破樊笼。”

次日一早,萧景渊便去了府衙。他递了名帖,却被告知赵捕头出去办案了,要到午时才能回来。他没走,就在府衙外的石阶上坐着,手里捧着本史记,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

直到日头升到正中,才见赵捕头骑着马回来。他翻身下马,看见坐在石阶上的萧景渊,愣了一下,随即皱起眉:“你怎么还在这儿?”

“赵捕头,在下有要事想与你说。”萧景渊站起身,拱手道,“关于周明通的案子,我有几句话想跟你谈谈,可否借一步说话?”

赵捕头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周围来往的衙役,沉默片刻,点头道:“跟我来。”

两人走到府衙旁的一条小巷里,赵捕头靠在墙上,双手抱胸:“你想说什么?别绕圈子,我还有公务要办。”

“赵捕头,你当真觉得周明通是偷官银的贼?”萧景渊直视着他的眼睛,“昨日周兄说,他回客栈时看见张万霖的人在他房外徘徊,你为何不让他把话说完?还有,那官银上的印戳,到底是户房的还是库房的?”

赵捕头眼神闪烁了一下,别过脸去:“官银上的印戳是库房的,错不了。张万霖是本地的乡绅,周明通不过是个穷书生,怎会认识张万霖的人?定是他编造谎言,想脱罪罢了。”

“是吗?”萧景渊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赵捕头,“这是上月周兄递到府衙的状纸副本,是苏婉清苏姑娘从书坊里找到的。状纸上写的,是张万霖垄断盐价、欺压百姓的事。赵捕头,你在府衙当差二十年,难道看不出这状纸上写的是实情?”

赵捕头接过状纸,低头看着,手指微微颤抖。过了许久,他才抬起头,声音低沉:“我知道张万霖不是好人,也知道周明通可能是被冤枉的。可王知府已经定了案,我只是个捕头,能怎么办?”

“王知府定了案,可真相不会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