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秦王出面解危机(二)(5)

旨。”萧琰躬身说道,“臣定当不负殿下的期望,为朝廷选拔更多的贤才,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后,萧琰在吏部侍郎的职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选拔官员注重品德和才能,不徇私情,为朝廷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而李顿也始终在朝堂上支持着萧琰,两人相互配合,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故事,也在长安城内广为流传,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

暮春时节的长安,细雨如丝,将朱雀大街旁的柳梢染得愈发翠绿。萧琰身着绯色吏部侍郎官服,缓步走出吏部衙门,指尖还残留着卷宗上朱砂的凉意。自调任吏部侍郎已有半年,他始终牢记秦王李顿的嘱托,以“选贤任能、黜陟公平”为准则,整顿官员考核制度——废除了世家子弟凭门第免试的旧例,要求所有待任官员必须通过策论与实务考核,哪怕是三公九卿的子弟也不例外。

这日午后,萧琰正在府中审阅江南道官员的考核案卷,书童突然慌张地闯进来:“大人,不好了!大理寺的人来了,说您说您在考核中收受贿赂,要带您去问话!”

萧琰手中的朱笔“啪”地落在纸上,晕开一团红痕。他起身时衣袖扫过案几,堆叠的案卷散落一地,其中一本封皮上“苏州知府柳承业”的名字格外刺眼——三日前,他刚驳回了柳承业的晋升申请,理由是其任内治水不力,导致苏州去年汛期堤坝溃决,百姓流离失所。而柳承业正是当朝太傅柳渊的嫡孙,柳家在朝中根基深厚,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不等萧琰细想,大理寺少卿周显已带着十余名差役走进庭院,冷面说道:“萧侍郎,有人揭发你利用考核之便,收受吴州商人万两白银,还伪造考核结果打压忠良。陛下有旨,命你即刻随我入大理寺接受调查。”

“周少卿,”萧琰稳住心神,目光清亮,“我萧琰任职半年,从未收受分文贿赂,考核结果皆有卷宗为证,何来伪造一说?还请容我向陛下奏明实情。”

“萧侍郎还是先跟我们走一趟吧,”周显挥手示意差役上前,“至于实情,到了大理寺,自然会让你说个明白。”

差役们上前要拿人,萧琰府中的老管家突然挡在身前:“大人是朝廷命官,你们怎能如此无礼!”周显不耐烦地一脚将老管家踹倒在地,冷声道:“抗命不遵,便是与朝廷作对!”

就在差役的锁链即将触到萧琰衣袖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巷口传来,伴随着清脆的马鞭声,几匹玄色骏马疾驰而至,为首一人身着墨色锦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