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王朝景和三年,京城长安的空气比往年冬日更显凛冽。寒风卷着鹅毛大雪,拍打在巍峨的宫墙上,仿佛要将这座繁华帝都的暖意尽数吞噬。此时,镇国将军萧琰的府邸外,却挤满了手持长刀的禁军,他们盔甲上的寒霜与眼中的冷意,让周遭的百姓纷纷退避三舍,不敢有丝毫停留。
萧琰此刻正站在书房内,手中紧握着一枚刻有“忠勇”二字的玉佩,那是先皇赐予他父亲的信物,也是萧家世代忠良的见证。他眉头紧锁,望着窗外漫天飞雪,心中满是疑惑与不安。就在半个时辰前,禁军统领赵峰带着圣旨闯入府中,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将他软禁,府中上下也被严密监控,不准任何人随意出入。
“将军,这肯定是有人故意陷害!”副将林锐怒气冲冲地说道,他手中的佩剑早已出鞘,“属下愿带领府中亲兵,护送将军杀出重围,前往封地暂避风头!”
萧琰缓缓摇头,将玉佩小心翼翼地收进怀中,沉声道:“不可。如今圣旨已下,若强行反抗,只会坐实通敌的罪名,不仅我萧家会万劫不复,还会连累更多无辜之人。”他深知,在这京城长安之中,皇权至上,没有确凿的证据,任何反抗都只会适得其反。
萧琰出身将门,自幼随父亲在军营中长大,十五岁便随军出征,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精湛的武艺,立下赫赫战功。三年前,北方蛮族入侵,他率领三万大军出征,苦战半年,终于将蛮族击退,收复失地,被封为镇国将军,一时之间,风光无两。可也正因如此,他成了朝中某些人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正是当朝丞相李斯年。李斯年凭借着皇帝的信任,在朝中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早已觊觎萧琰手中的兵权许久。此次,他利用北方蛮族使者来访的机会,伪造了萧琰与蛮族往来的书信,又买通了萧琰军中的一名副将,让其指证萧琰意图与蛮族里应外合,推翻盛唐王朝。
皇帝年老体弱,耳根子本就软,再加上李斯年在一旁添油加醋,不断渲染萧琰的“不臣之心”,最终还是下了旨意,将萧琰软禁,等待进一步的调查。
萧琰心中清楚,李斯年既然敢设下这个圈套,就必然不会给自己留下任何翻身的机会。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恐怕会面临更多的陷害与折磨,甚至可能会有性命之忧。可他并不甘心,他萧家世代忠良,绝不能就这样背负着“通敌叛国”的骂名死去,他必须找到机会,证明自己的清白。
就在萧琰陷入沉思之际,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名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