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5章 双标(2)

首道:“是的,长辈认为孔孟为本没有问题,但能‘用’者何止管荀。”

“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有其闪光点,也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集百家之所长融为一炉,如此方能说学有所成。”

宋濂震惊不已,取百家之所长融为一炉,好大的口嗯,气魄。

“百家学问何其广博,穷尽一生也难以学通,又谈何融为一炉?”

马钰回道:“我家长辈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这话是清代刘开问说中的名句,意思是:

真理并不局限于某个人或某个领域,而是广泛存在于天地自然之中,所以学习是没有尽头的。

而想要学好,就必须要勤学好问。

此时拿来回答宋濂,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听到这句话,宋濂眼睛不禁一亮:“理无专在,学无止境,此言大善也。”

不过随即他又说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通读百家又如何能不受其影响,准确辨别其对错?”

马钰反问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先生尊崇理学,自然认同二程朱子的观点,可陆氏兄弟恐怕会有不同意见。”

陆氏兄弟就是陆九渊兄弟,与朱熹同时代的心学大家,双方多有交集。

还曾在鹅湖辩经,留下了名传千古的鹅湖之会。

马钰拿陆氏兄弟举例,宋濂确实不好反驳什么,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无话可说:

“不论二程朱子,亦或是陆氏兄弟,皆行孔孟之道。”

“评判对错的标准,自然是孔孟思想。”

最后他又反问了一句:“你不也认同孔孟为本吗。”

马钰不禁暗赞,果然是大儒,轻描淡写间就化解了自己的提问,并且还反将了一军。

正常情况下,问题问到这里他就已经无话可说了,或者就是生硬的转移话题。

只是这并不是一场公平的辩论,马钰对宋濂有所了解,而宋濂对他却一无所知。

早在双方刚刚开始交谈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设伏笔,此时终于可以启用了。

面对宋濂的反问,马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了四个字:

“信息茧房。”

宋濂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对方这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