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5章 分配端出问题(求月票)(5)

“有晋国这个先例在。”

“已经强大起来的采邑主,和控制着大量土地却有实无名的小贵族,开始谋求相应的政治地位。”

“列国国君如果不答应,下场大概率就是和鲁昭公一样,被驱逐出国境客死他乡。”

“而在这场大变革中,也确实是鲁国迈出了最关键的那一步。”

“晋国虽然在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化,但在理论上土地依然是国君所有,百姓只是获得了使用权。”

“用现在的话说,地契上写的还是国君的名字,耕种土地的人只是佃户。”

“但这就为收税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地契上写的是国君的名字,就没办法确定这块地具体是谁在耕种。”

“查不清楚这些数据,就没有办法收税。”

“针对这一点,鲁国率先做出了变革,首次将土地登记在个人的名下。”

“你叫什么名字,拥有多少亩地,地在哪里,是上田还是下田。”

“这些信息全部登记造册,成为收税的依据。”

“从此土地的拥有者,不再是国君,而是个人。”

“这个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初税亩。”

“如果说晋国的作爰田,吹响了私有制的号角。”

“那么鲁国的初税亩,就相当于是正式打开了私有化的大门。”

“这也标志着,井田制彻底崩溃。”

“可以说,井田制的崩溃,是生产力进步和二次封建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了,本质上其实还是生产力进步导致的。”

“只是二次封建形成的采邑主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朱元璋、马皇后和朱标都陷入了沉思。

之前,虽然他们知道恢复井田制已经不可能,但为什么不行,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今天听了马钰的分析才明白此事的内在规律。

井田制的崩溃,不是因为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而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

就算周王室没有大权旁落,井田制也同样维系不下去,顶多就是多支撑几年罢了。

也难怪历史上几次恢复周礼的变革,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对于朱元璋个人来说,他还意外收获了另外一方面的信息。

那就是二次封建。

只是可惜,马钰只是浅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