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
“但至少在法律上,宋朝承认了‘人’的地位,也承认了人作为人应该享有基本的人权。”
“相比起之前的朝代,可谓是划时代的进步。”
越说越上头的马钰,再次发散了思维,转而说道:
“据统计,宋朝是历朝历代农民造反最多的时期,很多人因此就说它下限很低。”
“殊不知在宋朝以前,不是百姓不想反,而是没有机会。”
“前面说过,从夏商周到隋唐,对人口的管控非常严格。”
“他们把人锁在村子里,派出大量官吏监管,并严厉禁止人员流动。”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百姓抱团,他们还会定期分拆百姓家庭。”
“一个家庭男丁多,就会将其中的一部分男丁,迁徙到几十里几百里外的村子居住。”
“从此父子兄弟离散,终生再难有相见的机会。”
“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村子,起码有十七八个不同的姓氏。”
“这些人没有血缘关系,很难抱团反抗朝廷统治,即便受了委屈也只能自己受着。”
“为何唐朝以前的造反,总是打着宗教的幌子?”
“因为只有宗教人员才有资格游走四方。”
“他们可以用传教的名义,游走一个又一个村子。”
“然后以神佛为纽带,将原本毫不相干的人团结在一起。”
“宋朝彻底放开了对人身的管控,不再强迫百姓分家。”
“慢慢的就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势力,一个宗族就是一个村子。”
“宗族的凝聚力就非常强了,活不下去他们就能团结起来造反。”
“而且宋朝还给了百姓迁徙的自由,如此一来想要造反的人,就可以更加方便的联系更多的人一起反。”
“所以,宋朝农民造反多不是因为他下限低,恰恰是他给了百姓更多的自由。”
“唐朝以前的人是生活好,不想造反吗?是没机会。”
朱元璋和马皇后都有些莫名其妙,我们也没说宋朝下限高不对啊,你这么激动做啥?
看着面面相觑的夫妻俩,马钰也知道自己的思维有点过于扩散了,连忙将话题往回收:
“宋朝农民起义多还有个原因,人多地少。”
“宋朝本来就没有完成一统,土地比汉唐时期还少,人口却比那时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