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77章 别低头,皇冠会掉(4)

于是起身郑重表示感谢,并保证回去后一定会用尽手段,收集相关信息。

将他送走后,马钰长吁口气,然后露出开心的笑容。

又找了个劳动力,完美。

他说的气温变化周期,就是前世所说的小冰河期。

当前世界,在任何一个文明,都很难查证此事。

唯独华夏可以。

没别的原因,咱们的老祖宗没事儿就喜欢写点什么。

有能力的就写史。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很多史书,都是私人编撰的。

直到唐朝,国家才正式出面编写官方史书。

即便如此,民间修史的风气依然盛行。

没有能力写史的,也会写一些游记、笔记,还有一些其他著作。

这些书里面,都会记录一些当时的情况。

虽然这些书籍在流传过程中,大部分都被损毁了。

但依然会有一部分流传下来。

真正给这些民间书籍,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是清章宗。

打着修书的幌子干着毁书的事情,被销毁的书籍,十倍百倍于四库全书的容量。

还好现在是明初,可以收集到的各类书籍,还是非常多的。

说不定就在哪本书里,看到了相关的信息。

只是古代信息传递不畅,想从民间将这些书籍收集起来很难。

想从浩瀚如烟海的书籍里,找出相关的信息更难。

马钰是没这个能力做到的。

朱元璋倒是有能力,不过他一举一动都万众瞩目。

一旦有所动作,就很难瞒得住人。

在此事查清之前,还是不要让太多人知道的好。

否则指不定又会有人借机生事。

刘伯温就挺适合干这个活儿的。

要知道,他可是和宋濂、高启一起,被称之为明初三大家的。

在学问和名气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

关键他还不迂腐,知道变通的道理,不用担心他将小冰河期的消息泄露出去。

更何况人才难得,能挽救一个是一个。

不是他马钰想当救世主啥的,主要在治国这一块,大明确实没啥人可用。

刘伯温这个人虽然不纯,但至少是敢做事肯做事的人,总比胡惟庸、杨宪这些小人要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