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都失败了。”
“咱们就拿王安石变法为例,他关于税制的变革主要是方田均税法。”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将各种税合并成两税统一征收。”
“然而和唐朝那次变革不同的是,王安石把杂税也合并到正税里去了。”
“这个法子确实在短期内,为宋朝国库聚敛了大量财富,缓解了财政压力。”
“然而,他把杂税弄走就是断了地方衙门的生计。”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得罪了整个官僚群体。”
“断了生计的地方衙门,肯定不会坐等着挨饿。”
“为了捞钱,他们会再次巧立名目,将杂税重新征一遍。”
“百姓就相当于是缴纳了两遍杂税,负担加重,自然也会反对变法。”
“方田均税法的本质就是,两税法+杂税+杂税。”
“肥了国库,得罪了官吏,坑害了百姓。”
“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事实上,明朝张居正变法,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一条鞭法,将所有税都合并一起,折合成银两统一上缴国库。
地方衙门马上就巧立名目,把损失的钱十倍百倍的从百姓那里搜刮回来。
一条鞭法的本质,同样是两税法+杂税+杂税。
最终坑害的还是百姓。
当然了,张居正那会儿明朝已经是积重难返。
他毕竟只是一个臣子,不是真正的皇帝。
也就是修修补补,改变不了大局。
所以倒也不能全怪他。
但王安石那会儿,北宋的问题远没有那么严重。
他变法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只能说是能力问题。
朱元璋讽刺道:“王安石实乃民之贼也。”
“但最可恶的还是那些地方官吏,巧立名目盘剥百姓,实在该杀。”
马钰摇摇头,说道:“可衙门运转确实需要钱,总不能让官吏自己出钱给朝廷办事吧?”
朱元璋顿时不说话了。
虽然恨不得让官吏当牛做马还不要一文钱,可他也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将原本默认留给地方衙门的杂税抽走,就是在逼迫他们盘剥百姓。
这是现实,无法改变。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