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06章 税收到了皇帝头上(3)

有多少地,就要缴纳多少税。

土地翻了一倍,税也得翻倍。

这些钱谁出?当官的吗?

只能转嫁到百姓头上。

百姓被沉重的赋税压的喘不过气,只能卖地求生。

明朝的土地制度短短十几年,就崩盘了。

天下诞生了无数的大地主,东南最为典型。

比如徐阶,半个松江府都是他家的。

所谓的文官集团,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只能说,这些人都得给明孝宗磕一个。

要问马钰是怎么知道这么清楚的那自然是史书上看的。

作为明黑粉,他肯定得了解明朝,才知道往哪喷。

明孝宗可是很多明粉嘴里的明君。

马钰自然要重点了解一下。

然后就发现,这踏马太‘英明’了。

当时他可没少用这些数据,打那些吹明孝宗的人的脸。

那感觉,只能说,爽。

事实上,所谓弘治中兴,应该是成化中兴。

明宪宗继位后,将新建的京营牢牢抓在手里,打压了官僚集团。

又解决了他爹朱祁镇留下的烂摊子。

边疆问题也在他手里得到了缓解。

只是他刚把这些问题解决,人就没了。

明孝宗可以说是躺在他爹的功劳簿上,啥都没干就混了个中兴之主的头衔。

不对,他并不是啥都没干,他给自家的地基挖了。

换成刘禅坐他的位置上,都不至于干出这么愚蠢的事情。

换成赵构坐在他的位置上,可能都不是中兴,而是盛世到来。

也正是因为明孝宗,马钰才系统性的了解了明朝的制度变迁。

从此他就由一个无脑黑,变成了‘有脑’黑。

不过有一点必须要承认,朱元璋确实不懂治国,弄出了很多奇葩的制度。

然而,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他。

正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折腾三十多年,他还是弄出了不少好东西的。

就比如现在说的这个,没有给权贵免税的特权。

至于亲王群体

想到这里,马钰郑重的道:“陛下,是任何群体都不能免税。”

朱元璋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眉头微皱道: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