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的差异影响就很小,所以他们并不重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交流愈加频繁。”
“度量衡的差异所带来的不便,就凸显了出来。”
“所以秦朝建立后,特意立法统一度量衡。”
马钰赞道:“举一反三,表哥是真的把书读懂了。”
见自己猜对了,朱标也不禁很是开心,嘴上谦虚道:
“多亏了表弟的课啊。”
马钰没有接这个话茬,而是继续刚才的话题:
“秦朝人重视度量衡,除了刚才你说的那个原因,还有一个被历史掩埋的原因。”
朱标心中一动,说道:“流水线生产法?”
马钰颔首道:“对,就是流水线生产法。”
朱标更加好奇:“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竟然能影响到秦朝的政策?”
马钰这才揭晓答案:“所谓流水线生产法,就是将一样物品拆分成不同的部件。”
“每个人负责一个部件的制作,最后组装在一起。”
朱标一脸茫然,什么意思?
马钰顿了一下,进一步解释道:
“我们以生产刀举例。”
“现在制作一把刀,只需要一名工匠。”
“从刀身到刀柄再到刀鞘,全部都是他一个人完成。”
“这就意味着,他要懂木工,还要懂一定的皮革加工技巧。”
“但是流水线生产法不一样,它将刀分拆成好几个部件。”
“刀柄、刀身、刀鞘等。”
“然后找好几个工匠过来,每一个工匠只负责制作一个部件。”
“制作刀柄的,只制作刀柄;制作刀身的,只用制作刀身。”
“最后把这些零部件集中在一起,再由一个专门的人组装起来,成为一把完整的刀。”
朱标皱眉道:“本来一个人的活,现在好几个人做,那不是浪费人力吗。”
马钰笑了:“你看过欧阳修的卖油翁吗?”
朱标点头,这篇文章他确实看过。
“那应该还记得‘惟手熟尔’是什么意思吧?”
“一个人只负责制作一个零部件,他就会越来越熟练,效率会越来越高。”
“假如一个人制作一把刀需要三天。”
“那么流水线生产法,三个人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