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35章 吾以救世也(3)

不过有些地方,他又觉得太过于激进。

其中最激进的,莫过于全民普及历史。

他倒不是怀疑这么做有没有效果,而是担心事情失控。

谁也无法保证,民智开启后会发生什么。

这时他又想起马钰的话,看一下子产的履历。

难道子产身上有这个问题的答案?

想到这里,朱标立即命人将关于子产的记录翻出来。

因为马钰的原因,东宫也养了许多史官,协助朱标了解历史知识。

他们的作用,约等于人肉搜索引擎。

所以这会儿朱标只是下达一道命令,很快就有人将关于子产的所有记录都拿了过来。

子产,郑国人,郑穆公的孙子。

郑国是个小国,最高光就是郑庄公时期,差点就成了当时的霸主。

然而他箭射周桓王,克段于鄢手短又太糙,为世人所不齿。

故而评选春秋霸主的时候,他落选了。

最后只得了个春秋五小霸头衔。

但郑国实在太小国力太弱,也就辉煌了那么一小会儿,之后就成了晋楚两国的夹心饼干。

子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上政治舞台。

郑国的体制有些特殊,除了国君之外,总共有六位卿室执政。

按照顺序就是第一第二到第六。

当时的第一执政是子皮,郑国的实际统治者。

子产就是第二执政,变革的主要推手。

看完子产面临的形势,朱标都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说是绝境一点都不为过。

要知道,晋楚两国都是千乘之国,前者是曾经的霸主,后者是未来的霸主。

而郑国地不过百里,车不过百乘。

夹在他们两国中间,堪称危若累卵。

然而,作为后人我们也就是感慨几句就没了。

可处在当时的子产等人,还是要继续生活的。

即便面对的形势再恶劣,他们都只能咬着牙硬撑。

他们没办法放弃,因为放弃就意味着死亡。

感慨了几句,朱标继续往下看,终于看到了子产变革。

为田洫,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

什伍编织,这有些类似于后来的保甲等制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