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4章 一个锅里搅马勺(3)

这边大多都是没有披甲的军吏,捧着籍册来回奔走,甚是繁忙。

魏仁浦才回来,立即有人赶上前,低声禀道:“掌书记,营地的粮还未分好。”

“再派人手,记住,马军每人配三日炒面、两小块盐豉。步军每人加发半块胡饼、一捆草席。”

“是。”

魏仁浦又招过另一人,问道:“我要的物件都准备好了吗?”

“回掌书记,还少一样,那绢帛是双丝细绢,墨迹干后会有晕染痕迹,河北之地找不到”

“把别的先给我。”

“是。”

进了一间小帐,帐内陈设简单,几口木箱,堆了许多文书,一桌一椅,桌上摆着笔墨纸砚,一盏油灯。

魏仁浦先是填好兵册,从箱子中取出几张盖好章的空白札子,填好诸人职名、统兵数,盖上兵马使印,交由花秾。

“此为天雄军兵马使司札子,已填诸公职名、部曲之数,钤印为凭,可暂代职牒。待入开封,想必还有升迁,介时再补告身。”

“是。”

“此为军械籍、粮秣籍,出帐后,可令小校引你至司仓署、司兵署支领。须与司仓官、司兵官对核文簿,画押为证此乃军中交割成规,你知否?”

“魏书记放心,我省得。”

花秾仔细,先眯着眼看了看册子,退了出去。

有军吏过来,递了一个木匣,魏仁浦随手放在桌上,将人挥退。

帐中只剩两人。

魏仁浦转向萧弈,问道:“天子命李洪威杀王殷的诏书,你可还带在身边?”

“在。”

萧弈从内袋中取出卷绢帛,递过。

“劳烦掌个灯。”

“好。”

魏仁浦接过密诏,仔细地看起来,却并非看内容,而是看绢帛的质地。

“双丝细绢,有了。”

点了点头,他打开那个小木匣,取出一柄柳叶小刀,小心翼翼地把绢帛的空白部分裁下来,铺在桌案上。

之后,从木匣中取出一块软木,将诏书上玉玺的印样覆盖上去,沿着边绷开始精雕细琢。

这是细活。

大刻半刻钟左右,一方伪印雕好。

萧弈不由想到了李昉,暗忖也许雕萝卜章是当世读书人必学的技艺之一。

魏仁浦取出木匣里剩下的东西,几块成色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