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34章 山体滑坡(2)

集的样本打包背好,我小心翼翼地涉水而出。

河水依旧湍急,冰冷刺骨。我折了一根粗壮的树枝当做探路杖,一步步试探着向前挪动。有些地方水深及腰,水流的力量拽得人站立不稳。原本熟悉的地形被洪水彻底改变,我不得不绕了好几个大圈子,花费了将近两个小时,才终于抵达了对岸的滑坡现场。

站在那片新鲜的、还散发着泥土气息的滑坡体前,我仰起头,呼吸为之一窒。

近距离观看,远比远眺更加震撼。

灰白色的砂岩断面高达十余米,如同被一柄巨斧劈开。就在这断面中央,清晰地镶嵌着三节串联的巨型脊椎化石。每一节都如同磨盘般大小,呈现出一种温润的玉化质感。雨水冲刷掉表面的尘土,使得化石的细节更加清晰——每一个关节面,每一道骨缝,都保存得极其完好,仿佛这头巨兽刚刚在此长眠。

我伸出手,颤抖着抚上那冰冷的石质表面。指尖传来的触感光滑而坚实,岁月的力量凝固于此。

“我的天”我喃喃道,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

我取出随身携带的地质锤,用锤柄上的刻度尺粗略丈量了其中一节脊椎的直径。超过四十公分。按照这个比例估算,这头生物生前的身长恐怕超过二十米,甚至更大。

这绝不是已知的任何一种生物。无论是恐龙时代的蜥脚类,还是其他古生物,都未曾在这一带的地层中发现过。双阳山脉的地质构造,理论上根本不可能孕育出如此巨大的生物。

我用地质锤小心翼翼地刮取了一些化石周边的岩样。岩石中掺杂着许多闪烁着微光的矿物颗粒,与我之前在天坑土壤中发现的成分相似。难道,正是这些特殊的矿物,不仅影响了天坑内的植被,也造就了这种未知的巨兽?

犹豫再三,我还是做出了决定。

我用地质锤对准最末端、也是最小的一节化石与岩层连接的脆弱处,深吸一口气,轻轻敲了下去。

“铛”的一声脆响,在寂静的雨林中格外清晰。

那节化石应声而落,掉在我事先准备好的软布上。我捡起它,入手的感觉比想象中要轻很多,仿佛不是石头,而是某种多孔的骨质。

断口处呈现出细腻的蜂窝状结构,密密麻麻的孔隙均匀分布,这或许就是它重量较轻的原因。这种结构,在现代鸟类骨骼中常见,是为了减轻重量适应飞行。可如此巨大的生物,难道也会飞?

我不敢多想,将这节珍贵的化石用剩余的保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