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6章 珠民疍民贱民(2)

“嗯,知道了。”白浪仔重重点头。

“行了,回去睡觉吧,替我把何塞叫来。”

白浪仔没动,犹豫着开口:“六哥,我想求你件事。”

林浅语气轻松:“什么求不求的,有事直说就是。”

“我的分红不要银子,全换成货仓里的珍珠,行不行?”

“当然可以,只是你又不是娘们,要那么多珍珠做什么?”林浅半开玩笑的说道,其实他心中已隐约明白了原委。

白浪仔沉吟片刻,走到船舷边,望着漆黑大海,声音飘忽:“六哥,你知道采珠户吗?”

历代中原王朝都对珍珠需求量极大。是以,南海一带的珍珠产地,就有人以潜水采珍珠为生。

这是个极其危险的活,低温、窒息、水压、水下动物随时都有可能要了采珠人的命,所以百姓不是走投无路,一般不会铤而走险,仅凭民间采珍珠,供应量不足。

于是,大明就专门设了一种民籍——珠民,俗称采珠户,世代承袭,不得转业。

珠民以珍珠为赋税,每年要定量上缴,违者处刑。

林浅对细节了解不多,只零星记得几句感叹其生活艰苦的诗句。

诸如:“一颗鲛人泪,万千珠奴血”、“皇宫鲛人泪,海中溺亡奴”之类。

林浅倚靠船舷,示意白浪仔详细讲讲。

白浪仔缓缓开口,虽然语气平淡,但简直是字字泣血,听得林浅头皮发麻。

大明朝廷对采珠户极其苛待,可以说就没把采珠户当人看。

首先,珠民赋税极重,每户每年需缴下等珠四十两,中等珠二十两。

其次,朝廷对采珍珠区域有严格限制,谓之“珠池”,只许珠民在珠池内采珠。

但几百年下来,这些珠池早被采的几乎耗尽,别说珍珠,就连珊瑚都快死绝了。珠民不得不冒着“盗采”的风险,去更远的外海,下更深的水。

大部分珠民,需得一年四季天天下水,泡的手烂脚烂,才能勉强采足数。

要知道,即使是广东海水,冬季也冰冷刺骨,为凑足赋税,只能用人命下海去填。

最后,朝廷还要定期发“采珠徭役”,时间常在深冬。

一场大役,溺死冻毙者十之八九,浮上的尸骨能铺满整片海面,惹得群鱼争相啃食。

这种人间惨剧,还不是偶有几次,而是时有发生,有时一年就两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