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9章 兴灭继绝,查漏补缺(7)

那就是,缴纳银两换取盐引。

这一手,直接消抹掉了,策动商贩为北方输血的本意,变成了中枢攫取银两的闹剧。

开中法也全面败坏。

换句话说,只要不能遏制滥发盐引,开中法,始终不能成为国策。

张居正这是在提醒小皇帝,不要将此作为敛财的手段,那是饮鸩止渴。

朱翊钧先给张居正吃一颗定心丸:“借鉴以往故事,吸取教训,也是朕一直在做的。”

“若是要从申侍郎所倡,重启开中法,必然不能滥发盐引。”

“具体,还要诸位去廷议商议个章程,咱们在这里,只定大略。”

张居正得了皇帝不会滥发的承诺,拱拱手算是认下了。

王国光接过话头,开口道:“陛下,此法靡费颇高,内外也常有朘剥商户的声音。”

“彼时南直隶的言官,请罢开中法的奏疏,几乎淹没了户部。”

说白了,任何政策都是有代价的,从没有十足的赤金。

北方既然被输了血,中枢也只付出了盐引,没有增派徭役,那总有人在默默被朘剥。

其一,就是商贩。

相当于将本身可以直接买到的盐引,附上了一层徭役。

甚至因为路途遥远,商贩们后期干脆直接在北方开垦田亩,然后将粮食运到北方有司的仓库中,也就是所谓商屯。

无论是运粮,还是商屯,都增加了商贩的负担。

其二,就是南方。

由于商贩增添了一层徭役,盐的价格,自然要高一些。

本身的产盐地,价格相对来说应该是最便宜的。

就为了给北方输血,多花了钱吃盐,自然会心有不满。

当初淮安人叶淇,未尝没有迎合南人民意的意思。

朱翊钧看向王国光。

他自然明白这位户部尚书不是在唱反调,而是单纯在从经济上考虑这个问题。

这位撰写万历会计录的户部尚书,乃是如今不可多得的金融人才。

当然,所思所想,未免也局限在会计成本上了。

朱翊钧斟酌了半响。

想了一通现代金融知识来诡辩,来哄骗这位户部尚书。

话到嘴边,心头一动,又咽了下去。

他在众人的目光中,朱翊钧又陷入了沉思,似乎在斟酌措辞。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