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63章 红袖添香,论道经邦(7)

李夫子与薛夫子的辩论,委实有些深奥了,臣妾已经听不太明白了。”

朱翊钧暗暗嘁了一下,还以为是高手呢。

不错,在会试前,东林学报就以顾宪成准备会试为由,换了主笔。

如今与李贽论战的,便是这位进两浙哲庙的当时大儒,薛应旂。

重量级人物出马,自然是越来越深奥。

涉及到一大堆前置知识,儒门专业术语,心、理、意、识、知、行、色、空、欲、良知、本体、功夫

哪怕新报特意用白话翻译过来,都还是开始脱离一般人能吃瓜的地步了。

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却不能任由如此发展下去。

“李夫子提出他的本体论之后,臣妾以为李夫子说得有道理,良知本体,就应该是普世的,哪怕李夫子提出的进步与公平有些狭隘,但无论是我祖父兼济天下的理想,还是臣妾偏安一生的小心,不都是通行于世的良知吗?”

“这恰恰证明了李夫子的本体根基,足以支撑起学派繁多的儒学高台。”

“额当然,只是臣妾愚见,陛下姑妄听之。”

“但其后薛夫子下场后,臣妾又觉得薛夫子说得有些道理。”

“薛夫子说,李夫子这是以人理夺天理。”

“普泛所谓本体、良知,必先存乎于先天之中,如在物体表象中,取去悟性关于物体所思维者,如实体,冷热之先天感觉,此之所谓天理。”

“而后才合以人道,取其属于感觉者,见、闻、知。”

“视日光直射,触石头烫热,岂见因果?”

“是故,有先天才有后天,现有良知本体,才泛行于世。”

“虽说薛夫子指责李夫子是倒果为因,蛊惑众生的魔头有些过了,但臣妾还是觉得薛夫子说得似乎有些道理。”

朱翊钧静静听着路人视角的感受,默默感慨。

这就是学问辩到高深处的弊端,大众百姓已经听不懂了。

只觉得双方说得都有道理。

李贽作为日用派,将本体抽象在众生当中,来了一出普世价值。

薛应旂下场后,则是直接辩到了二者分歧的根基上——认识论。

你李贽既然将本体抽象到世界、时代上去了,那就是混淆了天道和人道的关系,已经没了精准定位了。

太阳照射石头,摸到石头发热,这都是人所见,那二者的因果关系谁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