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66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6)

浮,拟议即乖,趋向转背,神机妙应。”

良知本体,虚幻不真,一旦试图去捕捉或讨论它,就会偏离其本质,一旦试图去追求它,反而会背离它。

至于怎么致良知,那就得考悟了。

李贽哦一声,不再说话。

一会的功夫。

袁洪愈姗姗来迟。

是一名体型宽大,龙精虎猛的老者。

“裕春公。”

“袁公。”

不少认识的人纷纷见礼。

薛应旂朝其点了点头。

王畿则笑道:“袁抑之似乎又有精进?”

袁洪愈一丝不苟朝众人回礼:“诸位久候了,开始罢。”

说罢,几人齐齐落座。

只有王世贞含笑摇头:“还有人未到齐,诸位稍待。”

他顿了顿:“这位倒是还托我诵念一份文章,请诸君上评一评,看看坐台上还是台下。”

“也算是做个热场了。”

李贽闻言无动于衷;钱德洪与王畿对视一眼,面上带着疑惑。

薛应旂、袁洪愈则是无动于衷。

台下众人反而很给面子,听了半个早上也不腻,反而跃跃让王世贞诵来。

王世贞今日身着一身青袍,宽衣大袖,极为潇洒。

见状含笑点头,从善如流从怀中拿出一份文章。

他清了清嗓子,开头诵道。

“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下,是指能看得见或能感知到的有形之物,称作器物。我尝试举例,譬如说目之视、耳之闻、物之体,我总结为,五感上可以感知、认识上能以经验确定的。”

“形而上,则是指看不见或不能感知的无形之物,称之为道。我尝试举例,想法、观念、本源、天理、性灵,我总结为,只能依靠思想进行脑补推演的。”

“我姑且将‘大道之争’,称之为形而上学,这是对其思考范畴所做的界定。”

这一句话出口。

场面瞬间安静了不少。

连大和尚上去争座次,都是满口之乎者也,如今突然来了一个大白话,大家显然不太习惯。

尤其一众老夫子,纷纷蹙眉摇头不已。

倒是年轻士人,正襟危坐,心中暗自感慨,终于来了个听得懂的了——大家这些时日,见惯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