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发生变革的前提下,似乎有什么难以捉摸的事物,正在蕴于催化。
奈何这个过程在历史上戛然而止,以至于朱翊钧此时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往后倒是需要多谨慎观察一二了。
朱翊钧心中思绪发散,很快便停住。
他又看向王之垣,朝王象晋指了指,随口道:“这是王卿家的公子?”
王之垣神情有些难看,艰难地点了点头:“这是臣第三子。”
朱翊钧点了点头。
其实王象晋这个人,他有些印象,历史上是个难得一见热爱苗圃的农学家。
原产中国的“苹果”,就是其人命名的。
而且,清军入关后,王象晋也没有舔着脸凑上去出仕,反而在家务农,一直隐居到顺治年间。
除了喜欢结社之外,也算是个大节不亏的人——什么东林党、诗文社、练乡团,都被他玩遍了,嗯,还要加上眼前的四门会。
想到这里,朱翊钧拉下脸看向王象晋,面色阴沉地吓唬道:“朕未听错的话,王家公子方才,是在说王京兆‘为虐’?为何不将‘助纣’二字一并说出来?”
王之垣欲言又止,转过头狠狠瞪着自家儿子。
王象晋被两人一齐逼视,下意识打了个寒颤。
他嗫嚅半晌,才小声回道:“陛下文治武功,非桀纣能比。”
“学生只是见闻皇庄与外戚之不公,愤于陛下处事不公、我父袖手旁观,这才就事论事,谏言陛下一视同仁。”
王象晋声音越来越低,说完后,干脆将头埋进了胸膛。
朱翊钧面无表情地打量了王象晋半晌,一言不发。
皇庄,也就是皇帝的私产。
具有官产与民产的双重属性——这是基于皇帝为天下主,具有公、私双重性,这一根本的立足点。
但是,在民间自发形成的思潮下,这个立足点,更准确来说,皇帝的私人属性,正在接受拷问。
或者说,思想界正在对其进行反思,意图修正乃至进一步地完善——公天下,还是家天下,这是一个问题。
随之而来的,就是私产属性最为浓厚的皇庄,自成化前后,接受了最为严厉的拷打。
最著名的一句话,便是大学士商辂曾劝宪宗的话,天子以天下为家,安用皇庄为?
所以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