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29章 膏唇岐舌,公无渡河(3)

东拉西扯!”

何心隐摇了摇头,不再理会其人。

他目光转向一干赤民,恳切开口:“老夫且为朝廷说句公道话,贪婪赋税,急于敛财一说,简直是乱嚼舌根!”

“诸位乡亲,朝廷清丈的本心,同样有安民之心!”

话音刚落,台下群皆错愕,嘘声一片。

原以为不加赋就是何心隐答复的极限,没想到竟能说出这种反常识的话。

众人神情各异,但共同之处在于,几乎没人信这话。

安民之心?

朝廷自是要收他的税,千百年便是如此,只不过,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收税是为赤民好。

身后骨干的嗤笑声,更是丝毫不给面子地应声响起:“梁汝元,你如今真就甘愿做朝廷的鹰犬了,这种话也说得出口!”

何心隐早有所料,也不甚在意。

他的神情宛如课堂上一般肃然,自顾自继续问道:“诸位听过丘濬么?”

眼前何心隐似乎真要长篇大论,替朝廷辩一辩对错,一干赤民面面相觑。

就是问题有些莫名奇妙,只得到一群茫然的表情。

反倒是葛成身侧的一名骨干,似乎按捺不住卖弄的心思,上前一步,矜持道:“某知道,历任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老臣,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任上去世,追赠太傅。”

“御赐理学名臣,士林立祠堂称其为一代文臣之宗,哪怕在民间,名声也是顶好。”

卖弄固然不好,但回答中带着讲解,往往是课堂上最好学生的技能。

何心隐难得满意颔首:“正是此人,他在世时,曾著有一部大学衍义补。”

“老夫日后会捐上几册在义学中,给诸位誊抄借阅。”

“大学衍义补是丘濬对儒学经典的注释,他在此书中论述了清丈的本源。”

娓娓道来的氛围,反而有学堂的感觉了。

葛成情不自禁席地听讲。

台下有赤民忍不住跟读书多些的乡亲请教:“说的什么玩意儿?提书作甚?”

被问的人显然也不清楚,只装模作样摆了摆手:“抬个名声罢了,显得这是朝廷老早的想法,不是他何心隐自己胡诌的而已,老爷们惯用糊弄人的老手法,其实没甚重要的。”

敷衍乡亲,还不忘伸着脖子嘲讽喊道:“清丈的本源?不就是朝廷敛财?”

人群中这等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