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40章 妄下雌黄,南北大防(8)

睹。

这样的东西,哪能不招人恨?

朱翊钧朝汪宗伊摆了摆手:朕还是有些度量的,不要弄得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起身说话罢。

汪宗伊闻言,不仅没有起身,反而再度下拜请罪。

朱翊钧懒得再喊,只摇了摇头,轻声道:朕说两点。

群臣精神一振。

果然,又到了皇帝展示他那足以拒谏的才智的时候了。

殿内廷臣无不敛容静肃,恭谨等着皇帝德音。

朱翊钧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其一,报纸这事,是朕考虑不周,给了贼人可乘之机。

群臣一证,难以置信地看向皇帝。

朱翊钧没有理会,只继续说道:朕当初也说过了,开放报禁,是为百花齐放,繁荣经典;也为百家争鸣,推陈出新。

连带着推出字典、传播文字。

这是教化天下的大功德,朕不以为错。

繁荣文艺和对知识分子改造,这是儒学现代化必行的道路,朱翊钧从来不觉得开放报禁是做错了。

当然,事物新兴总是坎坷,朕也没料到,放开报禁之后,彼辈竟然立刻翻脸!

不仅肆毁时政,摇动众情,甚至连朝廷都不肯认了,逼得朕不得不换了路数,要引蛇出洞。

这自然是朕的疏忽,汪卿的犯颜直谏,朕是认的。

朱翊钧警了一眼看不出表情的汪宗伊,目光又落回文华殿上。

他思索片刻,紧接着认真说道:朕的路没走错,只是需要步子走慢一点,朕如今将这些报纸拿到文华殿上来,论的不就是如何调整?

群臣不由默然。

其二,诸卿当真以为,如今的南北之争不过是报纸催发,只要不主动提及,便会自行消弹?

跨越历史长河来看,这真是天真到不能更天真的想法。

英宗自瓦刺学成归来,都知道在挑选庶吉士时,不用南人一一今科进士中,可选人物端重、语音正当者二十余人为庶吉士,止选北方人,不用南人。’

哪怕宽容如孝宗,当年也受下了内阁大学士焦芳,进献的那副南人不可为相图,

如今就陪祀在孝宗陵寝之中。

焦芳在孝宗实录里抹黑南人,后人想重修,世宗更是轻轻婉拒焦芳任情,天下自有公论,不必修。

即便是如今,朱翊钧亲手建立的求是学院这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