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己对农事的了解,批答各地关于耕种的折子;协调丞相与户部,疏通水利,确保春耕顺利。一切井井有条。她所有的批答与章程都明确记录在案,每日向卧病的皇上汇报。她只处理她熟悉的春耕事宜,对于军政等核心权力,从不沾手。
皇上“病”了近一月,婉宁也就协助处理了将近一月的春耕事务。待到各地春耕陆续完毕,奏报上来的皆是“耕种已毕,百姓归心”的好消息,皇上的“病”也便顺势“好转”,开始临朝听政。恰在此时,西北前线传来捷报,鞑靼之患已平,朝廷上下终于为之一振。内外局势渐稳,朝野欢腾。
一旦皇上病愈,婉宁立刻将一切政务交还,再也不看任何奏折。她换下宫装,穿上简便衣物,带着活泼的太子弘治,在坤宁宫后殿开辟出一小片土地,亲手种植了几种耐旱的粮食品种,又忙着给宫中的桃树、枣树嫁接新枝。每日拿着纸笔,带着弘治观察记录作物生长,全然沉浸在为她筹划已久的农书做准备之中。
皇上看着她的身影,心中最后一点疑虑尽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欣慰和信任。他的婉宁,聪慧能干却知进退,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心中所念,仍是她喜爱的农事和实实在在的民生。
六月初二,坤宁宫传来喜讯,皇后顺利诞下一位康健的皇子。皇上大喜,有了两位皇子,国本更加稳固。
产后休养期间,婉宁倚在榻上,脸色苍白。她拉着前来看望的皇上的手,眼神如黑宝石般纯净,充满了期盼,轻声道:“夫君,如今我们有了治儿,又有了这个孩子。夫君,以后这宫里,能不能就只有我们一家人?你好好地处理政务,开创你的永丰盛世,我好好地种植粮食,编撰我的农书,教导好我们的孩子。以后史书上记录你永丰帝,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仓廪充实的明君贤主;提到我谢婉宁,就是我的农书造福了百姓,是是你的贤后。好不好?”
她的话语轻柔,却带着期盼,眼神一如当年在辽东时那般依赖。
皇上看着她,想起病中她的悉心照料,处理春耕事务时的得力与坦荡,以及事后毫不留恋权力的淡然,他的心变得无比柔软。他握紧她的手,柔声承诺:“好。朕答应你。朕有你们,足矣。”
第二日早朝,皇上面对文武百官,郑重宣布:“朕得贤后,又得二子,日后当励精图治,使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朕意已决,专心政务,不选秀纳妃,以免徒耗国力,分心他顾。”旨意一下,朝野未有人再敢公然非议,皆知丞相与手握重兵的几位侯爷皆与皇后渊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