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61章 乔编修疏议科举改良,怡红院助力寒门备考(3)

“科举改良先在盛京、永州两地试点。”

盛京为帝都,寒门学子聚集;

永州为南齐书卷气息最浓之地,且民生案例丰富,适合先行探索。

他看向阶下的乔章林,语气缓和了几分:

“乔爱卿,此事便由你牵头筹备,从考场选址到命题审核,务必做到公平公正,不可辜负朕与天下寒门的期待。”

乔章林躬身领旨时,青色官袍的袖口扫过地砖,竟比初见南齐帝时多了几分底气与坚定。

他知道,这道旨意不仅是对他个人的信任,更是南齐“寒门崛起”的第一道光,是无数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希望。

消息传回怡红院时,时念正在书坊核对蓝星故事集的重印清单。

阿福捧着刚收到的邸报,跑得气喘吁吁。

“念姐!乔先生的科举改良提案过了!”

“陛下下旨,先在盛京、永州试点寒门考场,策论还要加民生案例!”

时念手里的账册差点滑落,她猛地抬头望向戏台方向。

浅醉正带着姑娘们排演新戏。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唱腔漫过来。

混着灶房飘来的桂花糕甜香,竟让她想起乔章林刚到怡红院时的模样。

“让人都来前厅!”

众人齐聚,时念这才说出信中打算:

“我打算立刻编一本科举民生参考,免费给盛京、永州试点考场的寒门学子送过去。”

“就用蓝星故事集里的民生故事,结合南齐的青州赈灾、泉州海贸、苏州粮案等实际案例,帮他们梳理策论思路!”

阿福立刻响应:

“我这就去喊伙计们抄录!”

“当年乔夫子在院里温书时,我就盼着有这么一天,寒门学子能少走点弯路,不用再因为没门路、没参考,白白浪费才华!”

浅醉附和:

“我来整理戏文里的民生片段!”

比如渔家女里渔家反抗盐商压迫的情节,正好对应青州贪腐案;

织锦记里织女改良织机、帮乡邻脱贫的故事,也能引为务实兴邦的论据,给学子们做策论案例!

晚晴轻声提议:

“我之前跟着念姐学认字时,您教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典故。”

“不如把这些蓝星故事中的古训整理出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